贺照阳 通讯员 丁娜
济南报道
秋冬季节来临,济南市皮肤病防治院皮肤科诊室迎来不少被“手足皲裂”困扰的患者。他们的手掌、足底布满纵横交错的裂口,严重者裂口渗血、疼痛难忍,日常行走都需小心翼翼。这种看似常见的皮肤问题,不仅造成皮肤损伤,更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与工作效率。今天,济南市皮肤病防治院主治中医师王盘为大家详解中西医结合的防治方案,助您摆脱这一秋冬顽疾。
王盘介绍,现代医学认为,手足皲裂的发生,与皮肤自身结构及外界刺激密切相关。手掌、足底的角质层本就厚实,且缺乏毛囊和皮脂腺,无法自然分泌皮脂形成保护屏障,导致局部皮肤容易干燥。加上频繁接触洗涤剂、消毒剂,或长期摩擦,天气干燥寒冷等外在刺激,会进一步导致皮脂流失甚至溶解,使皮肤失去弹性、干燥粗糙,最终因牵拉形成裂口。
在中医理论中,皮肤状态与脏腑气血息息相关,对手足皲裂的认知,远超“皮肤干了”的表层理解。其核心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源于气血亏虚,若天生体质虚弱、久病不愈或过度劳累,会导致气血生成不足,无法将营养物质输送至肢体末端,手足皮肤失养便会干燥粗糙、逐渐开裂;“标实”则与外界燥邪相关,秋冬时节燥邪盛行,易耗伤人体津液,尤其血虚体质者更易受其影响,进而化生“内风”,表现为皮肤瘙痒、脱屑,最终发展为皲裂,这便是中医所说的“血虚风燥”证。
明确病因后,中西医结合的防治策略,可实现标本兼顾:西医治标,快速修复皮肤屏障、缓解急症;中医治本,调理内在气血、从根源预防复发,两者协同,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当裂口已出现,甚至疼痛出血时,关键是做好局部护理,快速修复皮肤屏障。
首先要加强保湿,可涂抹尿素维E乳膏、复方尿素乳膏等高油脂性药膏,它们能在皮肤表面形成“防护膜”,锁住水分、补充油脂;若效果不佳,可选用含紫草、当归、苦参等成分的中药软膏,兼顾保湿与舒缓功效。
其次需对症处理:裂口较深、有红肿化脓等感染迹象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莫匹罗星软膏等抗生素软膏;若皮肤角化增厚明显,可短期使用高浓度尿素软膏或水杨酸软膏,温和剥脱增厚角质,注意避免自行长期使用。
局部症状缓解后,内在调理是预防复发的关键。中医主张补气养血、润燥祛风,可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服用中药方剂,常用八珍汤、当归饮子、四物汤等加减,针对性改善气血亏虚状态;日常也可通过食补调理,当归生姜羊肉汤能温中散寒、补气养血,红枣桂圆枸杞茶可滋阴补血、滋养津液,均是秋冬养生的优选。
最后,王盘医生提醒大家,手足皲裂的防治需注重日常养护:秋冬季节减少接触刺激性物质,做家务时佩戴橡胶手套;洗手洗脚后及时涂抹保湿产品,保持皮肤滋润;避免频繁摩擦手足部位,选择宽松透气的鞋袜。若自行护理一周后症状仍未好转,或裂口加深、疼痛加剧、感染扩散,需及时前往皮肤科就诊,接受规范治疗。
上一篇:莫叹雪落染双鬓 小雪大雪又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