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民族群众心手相牵的“同心家园”、文化互鉴的“绚丽舞台”、共同发展的“腾飞引擎”……近年来,饮马街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基层治理,以党建为舵、文化为魂、共富为脉、共治为基,让“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各族群众如石榴籽般紧紧相依,多民族嵌入式居住,勾勒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生动剪影。
党建领航,把稳团结“定盘星”。“民族工作,根基在党,力量在党。”街道将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各领域、全过程,常态化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年均开展专题学习12次以上,确保上级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成立“民族团结进步工作领导小组”,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社区党建、民生服务等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组建党员“民族团结先锋队”,老党员才仁、马健等主动担任网格员,2024年以来,入户宣传政策500余次,破解各族群众“急难愁盼”100余件,让鲜红的党旗在基层一线飘扬。
文化铸魂,搭建情感“同心桥”。“民族舞跳出同心节拍,八盘宴聚起团结情谊。”这是饮马街群众对文化活动的生动礼赞。街道以“我们的节日”为载体,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精心策划“民族美食节”等活动10余场,吸引上千名群众踊跃参与。回族的烤肉、藏族的酸奶、汉族的饺子在同一张餐桌上飘香,各族儿女在欢歌笑语中领会到了“四个与共、五个认同”的时代意义。街道匠心打造6处宣传阵地:“明城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游园”里,孩子们围坐学习民族团结知识;“石榴籽家园”中,各民族老人载歌载舞;在山陕会馆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馆”内,200余幅历史图片及100余件历史文物静静诉说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
共富同行,激活发展“强引擎”。“日子红火了,团结的根基才更坚实;钱包鼓起来,共同的梦想才更璀璨。”街道依托大新街夜市,打造“籽籽同心 ‘夜’态万千”特色品牌,促进民族团结与经济发展双向赋能。夜市里,马师傅的烤肉摊前排起长队,藏饰品体验摊前人山人海,汉族商户的“西北老味道”吸引游客打卡……定期举办的舞蹈表演、服饰走秀让夜市成为展示各族文化的“大舞台”,年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奏响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团结出彩”的三重奏,大新街夜市多次被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报道,成为我省展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丰硕成果的重要窗口。引进青海高原甄选商业有限公司,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让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聚力共治,筑牢和谐“防护盾”。“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天大的事。”街道创新“民族事务+全科网格”治理模式,将101个小区楼院划分为12个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12名、兼职网格员58名,以“有诉必应马上办”“全科网格”破解各族群众各类诉求1400余件,群众满意度高达98%。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组建4支150人的群防群治队伍,培育“阿娘志愿服务队”“居民喧吧”等自治组织。回族阿娘马玉梅带领志愿者调解邻里纠纷40余起;“居民喧吧”里各族群众围坐议事,将民族团结条款写入《居民公约》,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同时,开展普法宣传20次,让法治精神成为守护民族团结的“定海神针”。(记者 徐顺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