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文婷
11月18日,由上海市市场监管局主办的第二届检验检测创新大赛在上海落幕。作为国内首个以“可靠性验证”为主题的检验检测领域赛事,本届大赛吸引全国68家单位参与,取得的突破性成果,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可靠性验证是检验产品“长期靠谱”的方法。产品出厂合格不代表耐用,“可靠性验证”通过模拟实际使用中的温度、湿度、载荷等工况,测试产品性能变化和故障情况,找出薄弱环节,评估产品在设计寿命内是否能稳定运行,验证产品能否从“合格”升级到“故障少、寿命长、抗造”的优秀水准。
当“可靠性”融入企业研发、生产、检验全流程,就能让产品故障率显著降低,增强企业竞争力,令产业升级更有底气。上海市市场监管局认证认可监管处副处长张茂帆表示:“大赛吸引了全国相关省市单位参赛,通过大赛遴选出的优秀作品,今后会在赋能检验检测产业链和产业升级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据介绍,此次大赛涌现的创新案例覆盖了从高端装备到日常生活的多个领域,针对可靠性验证存在的“技术不足、标准碎片化、检测效率低”等痛点,形成了一批具有首创性、引领性的解决方案。
在备受关注的智能驾驶领域,“智能驾驶全周期能力表现研究项目”引入真实道路检测标准化流程与统计性指标,解决了封闭场地检测场景与日常使用环境脱节的问题。据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前瞻技术部总工张帆介绍,该项目首创智驾能力拟人化与全周期双评估框架,从“安全、效率、舒适”三维度分级评估产品可靠性,同时将超车、掉头、过隧道等场景进行细分并独立评估,研发形成如同“体检表”一样的表单,综合评估智驾表现。该项目还牵头制定了行业检测标准,填补了国内空白。
面对海上LNG(液化天然气)产业链装备的“卡脖子”风险,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国内知名高校、科研单位及设备材料研制厂家,成功打造了国内首个同时采用LNG、液氮作为试验介质的综合型工程试验平台。
在人工心脏检测领域,上海市医疗器械检测研究院创新构建了普适性的搏动式人工心脏可靠性测试集群,突破了测试对象单一的瓶颈。该技术通过精准模拟多维生理工况,实现了可靠性测试从“静态”到“动态”的跨越。该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创新技术预计年产值超百万元。
此外,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针对宇航用锂离子蓄电池,建立了“高可靠性、高精度、高效率”全要素检测体系,显著提升了检测自动化与数据处理效率,保障了多项国家重大航天任务的顺利实施。
在全球产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攻克检验检测技术瓶颈已成为保障产业链自主可控、推动产业向高端跃升的关键。此次大赛的成果推动行业创新实践从“企业单点探索”走向“多方资源联动”,为进一步增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与安全水平筑牢了“质量基石”。
据了解,今年上海已出台《促进检验检测认证行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涵盖6个方面20项举措80个具体任务,旨在通过系统性改革破解行业瓶颈,把上海打造为最具核心竞争力、国际影响力、投资吸引力的检验检测认证产业高地。2024年以来,上海已组织16个重点产业链调研项目,指导上海汽检获批筹建国家汽车芯片质检中心,打通了汽车芯片在设计开发、研发测试、装车验证、生产质控、风险评估全链路检验检测需求。
此次大赛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中国制造正凭借对“可靠性”的执着追求,在从“合格”到“优秀”的征程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上一篇:安徽法治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