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7日,由清华大学出版社主办,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观察者网协办的“关键十年战略构想——‘十五五’与2035远景研讨会暨《大国筹谋》新书发布会”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20会议室举行。
会议通过清华大学出版社官方(视频号、抖音)、清华大学官方(视频号、抖音、快手、微博、哔哩哔哩)、长安街读书会官方视频号及光明网平台面向社会进行现场直播。
李波老师主持活动
会议由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观察者网总经理李波主持。
杨永恒处长致辞
清华大学文科建设处处长、智库中心主任杨永恒在开幕致辞中提出,研讨会恰逢“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谋局的重要节点,意义重大。他强调,鄢一龙教授新著《大国筹谋: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十年》是清华高端智库服务国家战略的代表性成果之一,体现理论阐释、政策研究与学术创新的统一,更回应了“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时代之问,展现出系统性、全局性与前瞻性的战略研究特色。
邱显清书记致辞
清华大学出版社党委书记、董事长邱显清在致辞中强调,未来十年是现代化建设关键时期,亟需学界理论创新,《大国筹谋: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十年》正是立足中国实践的重要研究成果,可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学理支撑与实践指导。本书的出版,正是清华大学出版社践行初心使命、服务理论创新这一使命的具体体现,旨在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学理支撑和智力支持。
新书揭幕仪式现场
在新书揭幕仪式上,陈文玲、胡鞍钢、鄢一龙及邱显清共同为《大国筹谋: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十年》揭幕,标志着该书正式面世。作者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院长鄢一龙现场介绍了著作的核心框架与创新观点。
鄢一龙老师介绍新书
鄢一龙提出,“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将其定位为“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未来十年将形成“四期叠加”的复杂格局:经济转型升级期、科技进步加速期、大国博弈战略相持期与国际格局动荡期。书中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六个现代化”总体框架(经济、科技、生态、制度与治理、人的现代化、国防军队现代化)与“八个中国式”特征(主动引领、超大规模、后发赶超、压缩叠加、共同富裕、绿色发展、自主开放、和平发展),提出“文明型现代化”概念,强调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持了自身文明主体性,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鄢一龙特别阐释了“吕底亚陷阱”理论——霸权国家执意挑起遏制战争终将自毁,以此警示当前国际博弈风险。针对经济增长,他判断中国的核心挑战在于扩大有效需求,为此提出需求侧经济学战略,强调通过新质生产力、就业优先、收入分配优化、民生保障、资产负债表修复与预期管理“六个轮子”协同发力。
陈文玲老师主旨发言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原总经济师陈文玲从四个维度肯定鄢一龙的学术贡献:实现了道(中华文明复兴之道)、理(崛起之理)、法(社会主义制度之法)、术(经济社会发展之术)的贯通,战略-策略-政策的贯通,昨天-今天-明天历史脉络的贯通,以及格局-布局-破局的贯通。她特别指出,书中提出的"以道驭器"理念,对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科技伦理挑战具有重要价值,强调科技发展必须服务于人类福祉,警惕技术加速主义陷阱。陈文玲认为,中国站在领跑位置定义人类文明方向的时代已经到来,亟需建立自主知识体系与标准体系,将地方性实践上升为新的普遍性知识。
胡鞍钢老师主旨发言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名誉院长胡鞍钢高度评价鄢一龙的研究成果,认为《大国筹谋: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十年》实现了多方面的理论突破,丰富了自主学术话语体系。胡鞍钢提出中国经济具备保持中高速增长的潜力,2035年我国人均GDP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将建成强大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他强调,中国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的人力资本储备,这是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关键支撑。
文一老师线上发言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特邀研究员文一强调,当前中国发展需要探索某些有益的社会组织形式。他提出增强民众"获得感"的具体路径:解决城市住房空间狭小制约消费、社区物业管理缺失、邻里关系疏离等问题,恢复干部下基层、义务劳动等制度,重构社会凝聚力。文一呼吁学者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真正了解基层群体的诉求,避免政策与实践脱节。
姚中秋老师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历史政治学研究中心主任姚中秋提出,在建成工业化生产体系后,中国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构建社会主义礼乐文明。他认为,当生产力高度发达后,大量人口可能脱离传统劳动形态,需要从家庭、社区与集体生活中寻找生存意义,避免沦为“多余的人”。这要求政府从生产型向兼顾人的全面发展转型,在马克思设想的自由人共同体愿景与中国基于家庭的人伦传统之间实现打通,创造既有共同体归属又有个人尊严的新型生活方式。
谢茂松老师发言
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中国文明和中国道路专业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资深研究员谢茂松从文化、科技、安全三位一体解读“十五五”规划。他指出,中美博弈本质是制度与文化竞争,必须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主体作用,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当前中国已在下一代智能战争形态、新质生产力与新质战斗力高效融合等国防科技领域取得突破,关键在于战略需求牵引的技术科学创新。他强调,“强化标准引领”意味着中国要重新定义产业分类、知识体系等所有标准,这是领跑阶段的必然要求。
苏京春老师发言
财政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财政学会区域专委会副秘书长苏京春从财政政策视角分析,当前宏观调控不仅注重供求管理,而且同步注重预期面与基本面精准发力。她提出以收入分配改善、收入差距弥合、推动橄榄型社会达成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宜在发展中从流量、存量、代际三个维度考虑综合调节,并探讨了AI时代是否对机器征税以实现AI创造的宏观增量平衡代际社会福利等问题。结合鄢教授新著,苏京春分享了中国在全球治理中角色从参与为主迈向制度型开放后治理地位提升与责任新挑战的思考,赞同数智文明时代国家治理在统筹内外中保持向内求以服务人类共同福祉的发展逻辑。
贾晋京老师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贾晋京提出中国已进入“领跑阶段”,必须自己定义发展方向、速度与节奏。他强调,“十五五”规划体现了钱学森系统工程方法论,所有技术路线都经过预先研究储备,这是科技爆发式发展的根本原因。当前西方已丧失引领人类文明的能力,中国通过工业发展水平定义文明形态的时代已经到来,这是“历史主动精神”的集中体现。
在总结发言中,胡鞍钢强调,“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核心阶段,中国正以OECD国家为追赶目标,力争使14亿人口整体迈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当前,高铁、高速、特高压、数据网等基础设施已重塑中国经济地理,推动全国形成统一现代化市场。中国正从参与者转变为全球现代化进程的引领者。他呼吁,战略研究必须深入基层、贴近民众,在物质丰裕基础上构建精神文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与会学者一致认为,《大国筹谋》一书立足中国实践、把握时代脉搏,将专业性研究与整体性视野有机结合,是一部重要的战略研究著作。在关键十年中,中国不仅要实现经济中高速增长,更要定义人类文明新方向,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学者们应持续书写历史,记录并展现这一伟大时代进程,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学术力量。
部分与会人员合影留念
附. 《大国筹谋: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十年》内容简介
《大国筹谋: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十年》
鄢一龙 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2025年11月
2025—2035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十年,本书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时代主题,进行了系统学理阐释和跨学科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新战略论述和新战略构想。在现代化总体战略上,提出了六个现代化、八个中国式、文明型现代化等;在中美大战略博弈上,提出了吕底亚陷阱、大连横战略、消长战略等;在经济发展战略上,提出了需求侧经济学、新五化、以人民真实福祉为中心的发展观等;在治理现代化战略上,提出了中国式四有良治、韧性社会等;在数智化革命上,提出了超级智能社会、以道驭器等。本书以思想解局,以战略破局,为党政干部、共产党员、青年学生和所有关心中国前途命运的读者,提供了一个面向未来的战略瞭望。
《大国筹谋: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十年》
目录
导语 关键十年的战略构想//001//
一、死生之地,存亡之道//001//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十年//005//
三、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方略//007//
四、关键十年的七大战略问题//008//
第一章 中国式现代化:创新与超越//013//
一、现代化并非西方化//014//
二、何谓中国式//019//
三、百年大战略:从“四个现代化”到“六个现代化”//026//
第二章 21世纪中美大战略博弈:霸权与反霸权//036//
一、数百年未有之五重变局//038//
二、美国霸权的悖论及其危机//044//
三、“吕底亚陷阱”:警惕美国霸权不能和平衰落//050//
四、综合制权对抗//052//
五、大连横VS大合纵//057//
六、“特朗普重塑”VS消长战略//066//
七、超越霸权迭代:走向共同体主义//075//
第三章 需求侧经济学:开启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周期//082//
一、经济见顶论还是新周期论?//082//
二、扩大有效需求:将经济增长引致扩张性循环//088//
三、需求侧经济学//091//
四、推动新质生产力整体性跃升//098//
五、“新五化”:经济增长的新引擎//102//
第四章 构建新发展模式//105//
一、新发展观//106//
二、新发展路径:从高速度到高质量//117//
三、有机发展观与新发展理念//120//
四、新发展格局:迈向大循环3.0//124//
第五章 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142//
一、共同富裕:政治经济学视角//143//
二、共同富裕: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145//
三、共同富裕与生产力解放//147//
四、共同富裕与生产关系变革//150//
五、共同富裕与上层建筑建设//158//
第六章 民主六问:中西给出了不同的答案//161//
一、什么是民主,表相还是本体?//161//
二、谁的民主,多数人的民主还是少数人的民主?//164//
三、民主是选择治国人才还是选择作秀人才?//168//
四、民主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169//
五、民主是程序的还是实质的?//175//
六、民主是寻找共识还是制造分裂?//176//
第七章 推进中国式治理现代化//178//
一、自觉之治与自发之治有机结合//179//
二、中国式四有良治//181//
三、治理现代化面临的挑战//184//
四、建设高效能治理体系//189//
五、升维超越:互联网时代的中国之治//196//
第八章 迎接数智文明时代//203//
一、未来化时代//204//
二、超级智能的到来//206//
三、数智时代//212//
四、以道驭器:数智科技如何向善//222//
第九章 文明型现代化//233//
一、文明型现代化//234//
二、创造人类现代文明新形态//242//
三、文明型现代化的世界普遍意义经验//249//
附录 五年规划是中国之治的突出优势//267//
后记//275//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下一篇:全文丨森林草原防灭火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