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丨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创始人
2025-11-21 15:01:50

转自:人民政协报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是指导“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建议》对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作出专门部署,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金融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制定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种重要方式。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我国未来五年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既与前几个五年规划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具有很强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指导性。

深刻阐明了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从“十二五”到“十四五”的不懈努力,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高质量发展不断开创新局面。围绕党的二十大确立的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四中全会用“五个以”“两个推动”“六个坚持”阐明发展要求,从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的角度部署12个方面重点任务,纲举目张,提要钩玄,为新形势下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路径遵循。

清晰传递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四中全会强调,“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把坚持人民至上作为必须遵循的重大原则,把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作为主要目标之一,对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出系列部署,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供了生动注解。

充分彰显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给全球开放合作蒙上阴影。四中全会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大全球倡议,重申中国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坚定立场,对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全面部署,强调中国与世界各国共享机遇、共同发展,为促进全球开放与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了强大动力。

深刻把握四中全会对金融工作提出的重要要求

金融是“国之大者”,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建议》17次提到“金融”,专门部署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高度重视,对新形势下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着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天职和根本宗旨。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金融需求发生深刻变化,迫切需要提升金融服务的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四中全会顺应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趋势,对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健全资本市场功能、发展直接融资等作出部署,推动金融资源进一步向高质量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集中,形成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与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更加适配的金融服务模式,畅通“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为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金融支撑。

着力增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防控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推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为高质量发展塑造了良好金融环境。“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全球监管规则碎片化,科技发展在重塑金融业态的同时带来新型风险,维护我国金融安全之弦不能有丝毫放松。四中全会强调丰富风险处置资源和手段,构建风险防范化解体系,既是对外部环境变化和我国发展大势的深刻洞察,更体现了一以贯之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推动我国金融发展行稳致远的战略清醒。

着力统筹金融开放与安全。纵观历史上和当今的金融强国,都具有高度开放特征。推进金融开放是我国深度融入全球经济、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的必然要求;但开放也意味着风险防控难度加大,越是开放越要重视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握好金融开放的力度和节奏,以更高水平风险防控保障更高水平金融开放。四中全会在强调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升资本项目开放水平的同时,部署健全国家安全体系、提高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能力,体现了对开放与安全对立统一关系的深刻把握。

“十五五”时期进一步做好金融工作的思考

落实好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金融篇,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开放与安全,推动金融在服务高质量发展中更好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

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这是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最本质的特征,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根本保证。面对“十五五”时期更加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金融工作决策部署上来,推动党的领导在金融领域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更好地把我们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转化为金融治理效能,确保金融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深化金融领域全面从严治党,斩断不正之风、金融腐败、金融风险之间的传染链条,厚植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按照“三个过硬”标准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金融干部人才队伍,筑牢金融强国建设的人才基础。

做精做深金融“五篇大文章”。从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四中全会,党中央一以贯之强调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十五五”时期,面向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催生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任务,要把发展科技金融摆在更突出的位置,坚持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同时发力,推动金融服务更好适配科技企业成长规律,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与有机协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要求,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标准和产品体系,为“双碳”工作提供有力支撑。推动普惠金融持续拓规模、优服务、提质效,更好满足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让兼具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的金融产品进一步走进寻常百姓家。多措并举发展养老金融,助力更好应对人口老龄化。同时,把数字金融作为各篇文章的重要底座,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智能化水平。

积极参与和引领国际金融治理。“十五五”时期,国际金融体系面临深刻调整,这为我国更好参与全球金融治理、推动构建公平包容可持续的国际经济金融秩序创造了条件。要按照党中央部署,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拓展人民币在贸易结算、投融资、外汇储备等领域的应用场景,完善自主可控的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增强人民币的国际使用黏性和网络效应。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制度型开放水平,打造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落实全球治理倡议,推动国际金融机构治理结构优化,提升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话语权。加强区域金融合作,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金砖国家、东盟等在货币互换、本币结算、金融监管协调等方面协作。

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无论形势如何变化,始终绷紧风险防控之弦,进一步增强我国金融体系韧性。强化粮食、能源、关键矿产、重要产业链供应链等领域金融保障,提升金融体系对关键领域“断链断供”风险应对能力。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完善全覆盖、穿透式监管体系,压实各方责任,提升监管及时性有效性。丰富风险处置工具箱,建立充实的风险处置资源池,健全市场化、法治化、常态化风险化解机制,统筹推进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有序出清。同时,完善金融安全网制度安排,提升极端情景下金融基础设施的应对能力。

国家兴衰,金融有责。实现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确定的宏伟目标,需要更好发挥金融的功能作用,把金融发展根基深植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活实践,聚焦推进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需要,不断优化金融工作方向、重心和方式方法,推动金融强国建设不断迈出新步伐。

(作者陈四清系全国政协委员、外事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商银行原董事长、党委书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信证券:2026年度造纸行业... 转自:财联社【中信证券:2026年度造纸行业预计底部改善 金属包装行业将迎来春天】财联社11月21日...
财联社汽车早报11月21日 转自:财联社两部门发布《新能源汽车政府采购需求标准(征求意见稿)》11月20日,财政部会同工业和信息...
四川阆中警方凌晨通报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11月21日凌晨,四川省阆中市公安局发布“警情通报”:11月20日,阆中市一学生...
@近视的你 当心甜食正在悄悄损...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用眼过度、强光刺激……这些常见的视力“杀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日常生活中有一个...
直击车展 | MoLA架构发布...   Hehson科技讯 11 月 21日上午消息,在华为乾崑生态大会上,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