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张璐)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11月21日公布2025年院士增选结果,分别选举产生中国科学院院士7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71人,共144人,高校多位老师、学者成为新晋院士。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教授冯西桥、自动化系教授刘云浩、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教授孙宏斌、精密仪器系教授孙洪波、化学系教授李隽、地球系统科学系教授张强、材料学院教授林元华、化学工程系教授骆广生共8位教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李俊华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北京大学共有6人当选两院院士。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刘若川教授,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马丁教授,生命科学学院邓宏魁教授、瞿礼嘉教授,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陈衍景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肿瘤医院季加孚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值得一提的是,本月初,2024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公布,北京大学教授邓宏魁刚刚获得突出贡献中关村奖。去年,他还曾摘得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他致力于开发调控细胞命运的新方法,并基于干细胞技术开发治疗重大疾病的新策略,建立了化学小分子诱导体细胞重编程的新体系,提供了细胞命运调控的全新手段,突破了功能细胞制备的关键瓶颈。在此基础上与临床团队合作,开展了患者自体胰岛细胞移植治疗I型糖尿病临床研究,并初步实现了功能性治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5位教师当选两院院士,戴子高、彭承志、徐铜文、舒歌群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枫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王晋军、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姚仰平、化学学院郭林、空间与地球科学学院施闯共4位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上海交通大学新增4位院士,化学化工学院讲席教授张万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讲席教授房静远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集成电路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讲席教授张文军、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席教授孙宝德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编辑 张树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