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航空报)
党建锋
曾经,写作似乎是少数人的专属领域。如今,越来越多普通人拿起笔,写下独属于自己的人生故事。尤其当老年群体伏案提笔,那些藏在岁月里的人生厚重、刻在生命中的时代烙印,便顺着大半生的经历缓缓流淌。
《胡麻的天空》作者秀英奶奶本名秦秀英,她是一位生活在内蒙古河套平原的普通农村妇女,只念过一年半小学。
上了岁数的秀英奶奶无法走出过往岁月留下的深深伤痛,有时只要逮着家里晚辈,就不停诉说那些陈年往事。
为了帮助母亲早日走出内心痛楚,儿子和儿媳便有意识地“逼迫”秀英奶奶学写字、学做自然笔记、学习用电脑。随着时间推移,秀英奶奶一笔一画学会写字、学会写句子、学会写文章并学会用电脑。她把过往六十余年积攒的人生经验与内心郁积的生活苦楚,化为笔下一篇篇自然生动、感人肺腑的好文章,其作品不仅深受读者喜爱,秀英奶奶自己也在长年累月的文学书写和做自然笔记中,得到了精神疗愈、人格锤炼与心灵成长。
《胡麻的天空》图文并茂、淳朴自然、真挚感人,记录了秀英奶奶的一辈子,书中用率直的语言书写了一位农村老人六十余年的自然情怀和社会家庭记忆,每一篇文章都蕴含着如胡麻天空般淳朴又真挚的感人情怀。
秀英奶奶早年间受尽生活的磨难与苦痛,她在《胡麻的天空》这本书中,讲述了自己和姐姐小时候遭遇大风雪天气,受到骑骆驼的好心人帮助的故事;也用娓娓道来的笔触,以无尽的温暖描写了老家的聪明小驴骡、小狼的故事,还有河套老家种植麦子、胡麻和糖菜的故事;以及用自然笔记、文图结合的方式,记叙阴山黄河流域的地理风貌、植被特点及风土人情,读来既让读者增长见闻,更加受到淳朴自然的文学和绘画之美的熏陶。
秀英奶奶不仅自己认真写作,还动员五妹秦秀平跟她一起学写作和学做自然笔记,书中也收录了四篇五妹所写的文章,文笔也朴实自然、情真意切。
同秀英奶奶一样,“六十学写字、七十写书”的山东奶奶姜淑梅也是用文字疗愈,把过去的苦难岁月和经历的无数纷繁琐碎的人与事,写进了《乱时候,穷时候》《苦菜花,甘蔗芽》等作品中。
作为六旬老人,认字写字本是无心之举,没想到却插柳成荫;十余年的时间,姜淑梅写的书本本受到读者喜爱,赢得了无数忠实“姜丝”。写作时,她喜欢坐在家里沙发上,抱着沙发垫、铺着稿纸把六十多年人生酸甜苦辣、故人故事等娓娓道来,“每一个字都钉在纸上、每一个字都戳在心里”。她笔下那些故人、故事在简洁白描的山东土语书写中被重新赋予了鲜活生命,令读者感觉栩栩如生、过目难忘。整体作品既洋溢着淳朴浓厚的山东地方风土人情,又体现出民间文化汪洋恣肆的强大生命力。
姜奶奶写的书,既有亲身经历,也有对父亲、丈夫、婆婆等亲友故人的生动回忆,还有跟老辈人、故乡人、亲戚朋友唠出来的,也有在火车上、公园里等有心无意听来的老故事。书里还描写了姜奶奶年轻时挨饿以及为了活下去,结婚后和丈夫一起闯关东的故事,从老百姓的视角白描出了“乱时候、穷时候”那个令人唏嘘不已的时代。后续,姜奶奶的写作视角从个人经历更多转移到了描写故乡、故人、故事上,故乡的时代变迁、男人女人、婚丧嫁娶、风土人情等,她也有意识地主动收集民间故事,成为一名民间文化的收集者和书写者。
正如著名作家刘震云在《胡麻的天空》序言《倾听静默之声》中所写,如果有更多的静默生命在做这样的自然笔记,如果他(她)们的生命之歌形成合唱,就会像春雷一样滚过天空。
自己“记录”自己,是真实的个体生命的历史,远比AI生成的要精彩无数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