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张璐
东软集团(600718.SH)再添重磅订单。
11月19日,东软集团公告称,近日收到国内某知名大型汽车厂商的定点通知,东软集团作为其指定供应商,为其供应智能座舱域控制器,预计涉及总金额约42亿元,产品将应用于2026—2027年量产的多款车型,生命周期长达6年。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叠加9月落地的56亿元相关订单,年内,东软集团智能汽车领域累计定点金额达到98亿元。
作为国内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前装市场的行业龙头,东软集团近年来在AI+医疗、智能汽车等领域持续突破,2025年上半年,AI应用新签合同同比增长50%,智能汽车互联板块营收同比增长20.11%,为业绩持续增长注入强劲动力。
定点订单密集落地
11月19日,东软集团发布公告称,收到国内某知名大型汽车厂商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定点通知,总金额约42亿元。
公告显示,根据该汽车厂商的规划,上述产品将应用于2026年—2027年内陆续量产上市的多款车型,预计生命周期约为6年。
从订单规模来看,这已是东软集团2025年斩获的第二笔超50亿元级智能座舱领域重磅订单。2025年9月,公司便收到国内某知名车企的定点通知,为其搭载高通8397平台的多款车型提供智能座舱域控制器,涉及总金额约56亿元,目标车型预计自2026年第四季度起陆续量产上市。
以此统计,仅2025年以来,东软集团在智能汽车领域已累计斩获定点订单金额达98亿元,订单落地速度与规模均创近年新高。
回顾近年发展轨迹,东软集团汽车智能化业务的订单储备持续扩容。2024年6月,公司成为某客户全球导航软件供应商,预计项目生命周期内将产生21.77亿元订单;2024年8月,再次获得域控制器供应商定点,预计订单金额14.66亿元。叠加2025年的两笔大额订单,公司近两年来在汽车智能化业务领域的定点项目总金额已超过130亿元,形成了丰厚的业绩储备池。
业内分析,此次42亿元订单的落地,对东软集团具有多重战略意义。从业务层面来看,订单的持续落地将有效增厚公司营收规模,增强公司盈利能力与抗风险能力。从行业竞争来看,作为深耕汽车电子三十年的行业老兵,东软集团再获大额订单,将进一步巩固其在智能座舱域控制器领域的龙头地位,强化技术壁垒与品牌优势。
聚焦“AI+行业”战略布局
资料显示,东软集团作为行业领先的全球化信息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公司,也是中国第一家上市的软件公司,一直致力于软件技术创新与应用,在医疗健康、智能汽车互联、智慧城市、企业数字化转型等众多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2024年初,东软集团强力推动重大战略变革,全面启动解决方案智能化战略。
在智能化战略驱动下,东软集团成功构建“融智”解决方案智能化实施框架,形成完整的AI技术体系与方法论,全面加速“AI+行业”的战略布局与实施,尤其在“AI+医疗”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技术创新是东软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公司多年来始终保持高强度研发投入,为战略转型与业务拓展提供坚实支撑。2023年—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投入持续增长,分别达到10.32亿元、8.83亿元、8.18亿元,占当年营收的比例分别为9.79%、7.64%、10.92%,近三年累计达到27.33亿元。
从经营业绩来看,东软集团总体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尤其在2022年经历上市以来首次亏损后,公司通过战略调整与业务优化迅速恢复,实现营收与归母净利润逐步改善。
财务数据显示,2022年—2024年,公司营收从94.66亿元稳步增长至115.6亿元,三年间累计增长22.1%;归母净利润从-3.43亿元扭亏为盈,2023年、2024年分别实现7391万元、6305万元,盈利能力逐步企稳。
2025年前三季度,东软集团出现“增收不增利”,实现营收74.91亿元,同比增长8.72%;归母净利润5108万元,同比下降66.47%。对此公司解释,利润同比减少主要系研发投入增加所致,高强度的研发支出为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东软集团战略转型的成效已在业务端逐步显现,2025年上半年,公司新签垂直领域AI应用合同4.84亿元,同比增长约50%;其中“AI+医疗”领域表现尤为突出,新签AI应用合同额3.31亿元,同比增长约60%。同时,智能汽车互联板块营收同比增长20.11%,成为拉动营收增长的重要动力,彰显了“AI+行业”战略布局的市场潜力与发展韧性。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