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B超发现胸部有个肿块,一定要穿刺吗?”“穿刺会不会把癌细胞带出来?”“彩超检查报告4A类到底该不该手术活检?”我在门诊值班时,类似的问题每天要被问几十遍。当一份乳腺影像报告上出现“建议进一步检查”或“可疑病变”的字样时,许多女性的心都会瞬间悬起。随之而来的,可能是一个听起来有些令人畏惧的医学术语——乳腺活检。这个词常常与癌症紧密相连,让人不由自主地感到恐惧和焦虑。但其实乳腺活检并非癌症的宣判,而是目前确认是否存在癌细胞最准确的方法,也是制定后续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因此,对于疑似乳腺癌的朋友来说,了解活检具体要怎么做、有哪些注意事项,能帮助你减少焦虑,更好地配合检查。
一、什么是乳腺活检?
乳腺活检就是通过特定方法取出少量乳腺组织,经病理检查后判断是否存在癌细胞或其他异常。它就像给乳房里的可疑物做一次“病理审判”,是区分良性肿块和恶性肿瘤的“金标准”。活检通常在门诊完成,少数情况可能需要住院。
二、常见的乳腺活检类型有哪些?
1.细针抽吸(FNA):适合液体性肿块,这是一种微创的非手术检查,用极细的空心针头连接注射器,从可疑区域抽取液体或少量组织。多用于检查疼痛的乳腺囊肿,或位置表浅、容易摸到的小肿块。创伤小、恢复快,几乎无明显疼痛。缺点是只能看细胞,无法区分浸润癌与原位癌。
2.空心针穿刺(CNB):这是目前怀疑乳腺癌时最常用的活检类型,通过较粗的空心针头提取圆柱形的组织样本,能获取更完整的组织用于病理分析,可明确乳腺癌分子分型,指导乳腺癌治疗。适用于大多数疑似乳腺癌的情况,尤其是固体肿块、超声或X线下发现的微小钙化点等。在超声、乳房X线或MRI引导下精准到达目标区域,从肿块不同位置抽取4条左右组织样本,5至10分钟可完成,局麻即可,准确率高达98%。
3.手术活检:当穿刺结果不明确时需要通过手术切除部分或全部可疑组织。适用于可疑区域较大、位置深,或穿刺活检后仍无法明确诊断时。采用局部麻醉+静脉镇静或全身麻醉,确保全程无痛;术后医生会缝合伤口,整个过程(包括准备和恢复)30至60分钟。
三、活检时会痛吗?需要注意什么?
很多人担心活检会很痛,其实不必过于紧张。术中感受:开始麻醉时会有轻微疼痛,跟平时打针差不多;穿刺活检时,麻醉后可能仅感到轻微胀痛,不会有剧烈疼痛,如果过程中感到不适,要及时告诉医生,医生会调整操作。活检时,因有镇静或全麻,全程无痛。至于术后反应,活检后可能出现轻微瘀伤、肿胀或少量出血,这是正常现象,一般1周左右会消退。医生会在活检部位放置无菌绷带,弹力绷带持续4至6小时,防止血肿。要保持伤口干燥,术后48小时内避免提重物、抱娃、做剧烈扩胸运动。需要警惕的情况:如果术后伤口渗血较多、红肿、流脓,或出现发烧、疼痛突然加剧,需立即联系医生。
四、病理报告如何读?
活检后,病理报告通常需要3至7天才能出来。结果一般分为良性、高危、阳性(恶性)3类,不同结果对应不同的处理方式。
1.良性结果:意味着没有癌细胞,通常不需要治疗,后续只需要常规随访。常见的良性情况包括:纤维腺瘤、腺病、囊肿。
2.高危结果:意味着没有发现癌细胞,但存在一些需要关注的异常,乳房组织的变化在未来癌变的风险较高,常见的为:非典型导管增生(ADH)、乳头状瘤。通常会建议手术切除病变以降低癌变风险。
3.阳性(恶性):如果活检发现癌细胞,即为“阳性结果”,意味着确诊乳腺癌。常见的类型有导管原位癌(DCIS)和浸润性癌。导管原位癌(DCIS)的癌细胞局限在乳管内,未扩散到周围组织,也被称为“癌前病变”,通常通过手术切除,大部分患者可完全治愈。浸润性癌为最常见的乳腺癌,癌细胞已突破乳管扩散到其他乳房组织,需进行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或者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性治疗。
结语
乳腺活检不是洪水猛兽,而是乳腺健康的“安检门”,是乳腺癌诊断中不可或缺的一步,虽然听起来让人紧张,但它的目的是尽早明确病情,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乳腺活检结果是良性的,即使是阳性(恶性)结果,现代医学也有多种治疗手段帮助控制病情。乳腺癌已从“不治之症”转变为可防、可治、可愈的“慢性病”。早期患者5年生存率已超过90%,晚期患者通过多学科综合治疗,也能获得数年乃至十年以上的高质量生存。请记住:定期筛查是发现早癌的“捷径”,规范治疗是战胜癌症的“主路”,良好心态与科学康复是重返生活的“桥梁”。如果发现乳房有异常,请第一时间走进乳腺专科,让专业团队为你点亮希望之光。
(作者系柳州市人民医院乳腺外科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