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屯堡文丛》系列图书。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杨 摄图书《家国六百年·屯堡印记》。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黄若佩
11月9日,由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主办的2025屯堡文化大会,发布了屯堡文化研究推广工作成果。贵州屯堡文化研究推广工作实施两年来,取得显著阶段性成果,受到各方关注。
为繁荣多彩贵州特色文化,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凝聚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篇章的强大精神文化力量,2023年,贵州提出大力实施红色文化重点建设、阳明文化转化运用、民族文化传承弘扬、屯堡文化等历史文化研究推广“四大文化工程”。其中,大力实施屯堡文化等历史文化研究推广工程,旨在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把贵州历史文化研究引向深入,更好展示贵州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
自从贵州省委2023年将“屯堡文化研究推广”纳入多彩贵州文化强省建设、特别是“四大文化工程”的宏伟蓝图以来,贵州省委宣传部坚持从“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的战略高度,审视屯堡文化的历史意义、时代价值与核心内涵,确立了“立足国家站位、彰显贵州特色、注重转化运用、突出立心赋能”工作思路,制定了《屯堡文化等历史文化研究推广工程实施方案》,建立了省领导牵头、多部门协同、专班化调度的推进机制,通过系统谋划、总体规划、年度计划,推动屯堡文化研究推广取得阶段突破性成果。
强保护管理,续宝贵文脉。贵州坚持精细盘查屯堡文化“家底”,对全省明清时期的卫、所、屯、堡遗址进行系统性考古勘查和专项调查,初步完成300余个屯堡村寨人文历史、民风民俗等挖掘整理和详细记述,梳理历年出土职官墓志40篇。坚决落实“保护第一、合理利用和最小干预原则”,启动编制《贵州省屯堡文化保护利用整体规划》,加紧修订《贵州省安顺屯堡文化遗产保护条例》,颁布实施《安顺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安顺文庙保护规划》《鲍家屯水利工程文物保护规划》等专项规划,力争以多层次、全覆盖的保护体系,支撑屯堡文化保护从“碎片化”“应急化”迈向“系统化”“常态化”。
汇学界智慧,筑学术高峰。贵州汇聚全国顶尖学术力量组成高规格学术委员会,领衔并推出系列学术成果。国家社科基金立项的12项屯堡课题中,10项花落贵州;《屯堡文化综合数据库》获评国家成果选介;《中国屯堡史研究》重大项目高规格开题。全面集成屯堡文化跨学科研究成果的《屯堡文丛》,目前已出版33种53册,学界普遍评价“规模宏大、体例严整、内容丰富”;打造了集学术研讨、成果发布、文化展示、非遗展演于一体的屯堡文化大会平台……系列重磅成果的涌现,意味着贵州已日渐成为屯堡文化研究的“引力中心”。随着钱理群、葛剑雄、王华祥等学术巨擘的最新加入,学术委员会的豪华阵容再添硬核力量,必将推动屯堡文化研究推广实现多维度拓展、体系化进阶。
抓融合传播,扩品牌声量。贵州坚持“深挖、提炼、扩面、广传”的传播方针,提炼打造的“屯堡·家国六百年”特色文化符号和经典游学线路,成为走进“公园省”度假、穿越“大屯堡”寻亲的闪亮IP;17集大型纪录片《屯堡·家国六百年》,从历史、空间、人文维度对贵州作为“大屯堡”进行深度解码,刚斩获2025年第二十一届中美电影节|中美电视节“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力奖”;《造贵州!定西南!600年屯堡文化史诗》等融媒体产品爆红全网;“六百年大明遗韵 三千里家国情怀”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用精致影像向世界彰显贵州屯堡文化的独特风貌;原创情景歌舞剧《屯堡长歌》、长篇小说《屯堡》、歌曲《故乡千里望》等文艺作品陆续面世、受到关注;屯堡文化相关视频、图文、社交话题等全网曝光率累计突破30亿人次。
值得关注的是,屯堡文化已深度融入时尚、嵌入生活。从林志颖、陆毅等明星用高台地戏演绎歌曲《东海老人》,到知名手机广告、《上城士》杂志纷纷解读屯堡美学,标志着屯堡文化活化利用迈入崭新空间。此外,歌舞《屯堡观新》从贵州春节团拜会走向香港元宵彩灯会,也成为“屯堡风采”跨越山海的鲜活载体。
下一篇:把宣讲课堂搬进大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