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日报)
转自:光明日报
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区域实际与学段办学特色,以红色文化、传统粮食文化资源为核心载体,开展“红色寻根 守望信仰”“粮艺育人 弘扬传统”的“双心”实践教学,推动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高质量发展。
确立“双心”导向 创新思政教学理念
学院立足“红色基因传承”与“粮食文化育人”双重定位,提出“双心”教学理念。
红色铸魂,守望信仰根基。“红心”实践以“红色寻根 守望信仰”为主题,通过走访红色革命圣地、访谈老党员等沉浸式活动,让学生感受红色历史的厚重底蕴,领悟红色资源中蕴含的坚定革命精神与不朽时代价值。引导学生从历史维度审视时代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守望信仰根基筑牢思想基础。
粮艺育人,弘扬传统价值。“粮心”实践围绕“粮艺育人 弘扬传统”核心,结合学院粮食行业特色,将粮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通过举办粮食艺术创作大赛、粮食节约主题宣传活动等,让学生感受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深刻认识粮食安全对国家稳定、人民幸福的重要意义,在弘扬粮食文化传统价值的同时,厚植家国情怀。
打造“三化”体系 深挖思政育人资源
系统化推进“红色寻根”。自2017年起,每年由学院党委统筹牵头,联合本科院校、中小学组建5~6支“大思政”队伍,由院领导带队,足迹覆盖江西、湖南等11省30余个县市,走访档案馆、乡镇等200余家单位。通过一线访谈、史料挖掘,重点收集革命战争年代工农革命军筹粮、运粮、借粮史实,提炼背后的红色精神与时代价值,为思政课教学提供鲜活素材。
常态化开展“红色教育”。学院以问题式专题化团队教学改革为抓手,依据大中小学各学段思政课专题内容,匹配对应的红色实践项目与教学基地,将实践环节纳入教学大纲与授课计划。组织师生走进“一线课堂”,从聆听红色故事到触摸历史实物,从场馆参观到感悟信仰力量,在常态化实践中锤炼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思政课针对性与吸引力,打造思政“金课”。
系列化开展粮食安全调研。自2025年起,学院持续开展系列暑期调研活动,在河南、山东等地深入田间地头、粮仓企业、科研院所,探寻中华农耕文明的深厚底蕴,了解粮食从一粒种子到餐桌的全过程,增强干部师生对粮食文化的认同感,激发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构建“三维”平台 赋能思政建设发展
学院以成功申报并获批教育部立德树人机制综合改革试点、教育部职业学校思政课建设协作组、江西省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一体化共同体试点单位为契机,搭建“机制改革、协同联动、一体贯通”三维平台,系统推进思政课建设。
深化机制改革,筑牢育人主渠道。学院依托“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立德树人机制综合改革试点”,着力构建一体化育人长效机制。重点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将“双心”实践成效纳入考核;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特别是在粮食类专业中嵌入粮食安全观教育;强化实践条件保障,确保“红色寻根”“粮食调研”常态化、规范化开展。
强化协同联动,建强育人主力军。作为教育部职业学校思政课建设协作组成员,学院积极发挥纽带作用,牵头开发共享具有职教特色的“双心”实践教学资源;联合开展教学研究,攻克职教思政难点;通过开展跨校集体备课、教学展示活动,培育思政“金课”与骨干教师,提升队伍整体水平。
推进一体贯通,畅通育人全链条。学院立足省级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破解学段衔接难题。联合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研学,同走红色足迹、共访粮食基地;建立跨学段教师集体备课机制,促进教学有效衔接,推动思政建设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作者:宋小兵)
上一篇:苏炳添竞赛生涯画上句号
下一篇:雪域高原的生命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