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工人日报)
本报讯 (记者张菁)11月19日,劳动者权益保障检察公益诉讼工作推进会在安徽滁州召开。会议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厅主办,聚焦劳动者权益保障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探讨检察公益诉讼在破解劳动者维权难题、推动系统治理等方面能够发挥的作用。与会各方代表分享办案故事、总结实践经验、开展交流研讨,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凝聚了共识:要积极推动劳动者权益保障纳入检察公益诉讼法定办案领域。
本次会议的召开,正值检察公益诉讼法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之际。据悉,在近期进行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分组审议草案现场,多位与会人员建议,广大劳动者切身利益具有公共利益属性,应将劳动者权益保障写入检察公益诉讼法。推进会上,这一话题也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来自安徽滁州、北京大兴、上海青浦、杭州临安等7个地区的检察官,携手工会干部、检察“益心为公”志愿者代表,生动讲述了检察公益诉讼守护劳动者权益的办案故事。
滁州检察机关为解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难题,建起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推动签订超500份劳动合同或书面协议,超千名快递员纳入工伤保险。北京大兴检察官分享了通过“检察+工会”联动,成功推动全区207家汽修企业整改职业病隐患、构建全域职业健康防护网的办案经历。此外,杭州临安推动破解生育津贴发放难题、湖南靖州让“纸面育儿假”成为现实等一系列案例,展现了用好公益诉讼手段保障劳动者权益的扎实成效。
在经验交流环节,安徽、山西、黑龙江、江苏等7个省级检察院做了经验分享。多地聚焦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职业健康保护、妇女平等就业等重点难点问题,通过专项监督、机制创新等探索,推动形成系统化监督格局。同时强调,以检察公益诉讼法定办案领域为着力点,通过健全完善“检察+工会”协作机制,提升监督质效,凝聚保护合力,推进劳动者权益保障。
最高检公益诉讼检察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开展劳动者权益保障检察公益诉讼,是检察机关回应人民群众急难愁盼、践行司法为民宗旨的务实之举。要进一步加强与人社、工会、妇联、残联等部门的横向联动,深化检察机关法律监督与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一函两书”的协作配合,共同构建劳动者权益保护大格局。
全国人大代表,人社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中国残联等部门有关人员受邀出席,为下一步工作建言献策。
上一篇:花卉园里的幸福工匠
下一篇:保障民生用电 助力温暖度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