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造”出海成果丰硕:
四川跨境电商综试区全省覆盖率达43%、交易规模年均增速逾20%,跨境专业卖家数以万计,女鞋、汽配、家居等特色产业带实现携手出海
继续为“四川造”出海保驾护航:
多部门联动,持续优化产业与贸易协同发展的政策环境,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强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推动完善物流、支付、认证等配套服务保障
11月18日17时许,在成都市成华区天府设计产业园举行的2025源头工厂跨境电商供需对接活动已结束,仍有不少参会者舍不得离开会场。“和同行多交流,说不定有新商机。”不少人表示。
源头工厂带来拳头产品,知名跨境电商平台带来配套服务——这场由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联合主办的供需对接活动,旨在打通“四川造”产销对接“最后一公里”,进一步助力“四川造”出海跑出加速度。
紧跟海外客户需求
“四川造”影响力、知名度、美誉度加快提升
本次对接活动汇聚超200家源头工厂。现场的火热揭示了一个事实:如今,“四川造”正在加速出海。
“两个月前,这款‘海韵’手工艺术瓷砖发走了整整一个集装箱。”参加活动的源头工厂之一、成都新西南陶瓷艺术股份公司总经理徐远江介绍。在海外,手工砖深受欢迎,该公司将出海作为重要发展方向,今年前三季度出口额同比增长200%。
出海的核心竞争力,离不开产品本身。“我们的陶瓷艺术品结合了四川古邛窑彩釉技法和现代工艺,每块瓷砖都是可流通的‘文化名片’。”徐远江介绍,除了手工艺术瓷砖,该公司还定制生产瓷砖壁画、陶瓷家具、陶瓷灯具、陶瓷纪念品等,同样受到海外客户青睐。
成都联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也是此番前来找新机会的源头工厂,他们的出海拳头产品是汽车减震器总成。现场,该公司业务经理刘冬华谈到最近产品的一个变化——新一代OE升级产品的储油筒和活塞杆,变得更粗了。“这是为了适应海外客户的需求,让减震器总成更耐用。”
成都联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长期深耕海外市场,紧跟客户需求是其重要经验。今年以来,国际经贸形势千变万化,刘冬华的出差地点,也拓展到南美、东南亚和中东。“必须进行多元化市场拓展,避免‘一条腿走路’。”
四川是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在全国统计的623种工业产品中,四川的生产覆盖面超过八成。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四川紧贴消费提质、需求升级,深入推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作,着力在消费电子、纺织服装、食品医药、家用电器等领域打造名品精品。“今年,四川省消费品工业‘三品’标杆(第一批)名单发布,包含产品创新标杆和品牌建设标杆共77个。此外,5个品牌入选首批中国消费名品方阵。可以说,‘四川造’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正加快提升。”
自建海外仓独立站
多平台多渠道拓海外市场
除了源头工厂,本次对接活动还汇聚了亚马逊全球开店、阿里巴巴国际站等全球知名跨境电商平台及300余名跨境专业卖家,不仅帮助四川企业借船出海、扬帆远航,同时也帮助跨境电商平台和专业卖家发现更多优质“四川造”产品。
“近年来,四川跨境电商展现出澎湃活力和较强韧性,跨境电商综试区全省覆盖率达43%、交易规模年均增速逾20%,跨境专业卖家数以万计,女鞋、汽配、家居等特色产业带实现携手出海。”现场,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以数据说话,让与会人员直观感受川企出海硕果。
四川科贤广告有限责任公司正是积极出海的川企之一。2022年,该公司入驻阿里巴巴国际站并组建跨境电商团队,开始拓展外贸业务。3年来,企业生产的景观字、发光字、标识标牌等已远销美国、加拿大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然而,随着出海企业越来越多,该公司也面临竞争加大、流量成本增加等挑战。“面对挑战,我们一方面不断开发更贴近海外客户需求的产品,一方面打造海外仓、多平台多渠道拓市场。”该公司总经理刘一科说。
还有一些企业选择“另辟蹊径”。四川艾想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曾永霞现场分享了公司的出海故事:作为以线上获客为主的外贸企业,该公司为解决B2B平台订单碎片化,广告、人力成本上升但转化率下降等困境,做起了独立站,搭建全球市场“自有门店”。“通过主动搜索接触到我们的客户越来越多,独立站成为我们可控、可持续、可沉淀的长期资产。要想建立‘护城河’,必须从卖产品转向传播品牌理念。”
“以数字赋能拓展市场新空间,以平台优势激发产业新动能,以优质服务营造发展新生态。”活动中,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释放更多出海利好——将联动商务、海关、税务等部门,持续优化产业与贸易协同发展的政策环境,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强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推动完善物流、支付、认证等配套服务保障。“我们将继续为‘四川造’出海保驾护航,共同努力把更多本土品牌打造成四川在国际市场的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