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牌减负,大大提升了村(社区)的群众服务效能
本报讯(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樊邦平)年底将至,又是各项工作需要“总结”的时候,但雅安市雨城区大兴街道大寨村党总支书记李军不用像往年那样,忙于填报各种报表、记录和工作日志了。11月20日,腾出手来的李军和村“两委”干部们商量,近期要把村里的困难群众走访一遍,再开展一次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讨论,让大家多“充电”。
大寨村的变化,源于我省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摘掉村(社区)不合理挂牌,为基层减负。
辖区面积7.5平方公里的大寨村有户籍人口2361人,由于地处雅安市城乡接合部,这里抓发展、惠民生和保安全任务较重。上级部门在村里挂了十几块牌子,并派下10多项需“留痕”的任务,村“两委”干部在各种报表和总结材料中忙得不可开交。近年来,随着摘牌减负行动的实施,这里摘掉了不少牌子,繁琐的程序性工作少了,大家能腾出手来更好地服务群众。大寨村的变化具有代表性。村(社区)是离群众最近的地方,过去为了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基层,上级各部门常常在村(社区)挂牌子、“戴帽子”。不少村(社区)都要挂十几个牌子,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因此要兼职当上田长、路长、交通劝导员等。达州市开江县白云村党总支书记张雅莉介绍,村“两委”只有5名干部,最多的时候却挂了20多块牌子,她最多时兼了8个职务。“其实,无论是巡查道路、山林,还是及时上报各类新发现问题,都是我们日常要做的。但挂了牌子后,就要做各种巡查记录,填巡查表格,年终还要写总结。”张雅莉说,摘掉10余个牌子后,村干部节约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精力。
“四川有3.4万多个村(社区),数量居全国前列。”省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切实帮助基层减负,过去五年四川出台系列举措,系统治理基层“小马拉大车”顽疾,全面完成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编制,清理村(社区)内外部挂牌,只保留涉及基层党组织、村(社区)委员会、集体经济和村(居)务监督委员会等必要的牌子。“十四五”期间,四川已为村(社区)摘掉20余万块不合理挂牌。通过摘牌减负,大大提升了村(社区)的群众服务效能。
下一篇:这个小山村3年走出32个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