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开展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活动。
西海新闻记者 季蓉 文/图
一场雪后,西宁的阳光格外明亮。
11月19日,在西宁市城西区中华巷6号院,78岁的叶老太裹着厚外套在院子里来回踱步,目光落在后花园崭新的停车棚上。“你看这棚子多规整,车子都停得整整齐齐,现在院子里多敞亮。”叶老太笑着说。
中华巷6号院共有6栋楼388户居民。随着电动自行车的普及,小区本就紧张的公共空间愈发拥挤,乱停乱放和违规充电带来的安全隐患问题,成了居民心头大事。“每次社区网格员来走访,我们都念叨着,要是能有统一的停车棚就好了。”叶老太回忆道。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畅通社会流动渠道,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对我们基层社区来说,就是要把居民的心里话变成实在事。”中华巷社区党委书记张艳心说。
中华巷6号院居民的诉求,通过社区网格员的民情日记本很快传到社区,一场场民情议事会在小区召开。
“选址要避开居民窗户”“不能占着绿化带”……小区居民你一言我一语,最终敲定用社区为群众办实事专项经费,在小区后花园的空地上建停车棚。
施工队经过一个月的施工,一座崭新的停车棚拔地而起,白色顶棚搭配白色支架,能同时容纳20多辆电动车。“现在停车不用抢位置,大家充电也放心,社区把好事办到居民心坎上了。”看着自家电动自行车停在棚内,居民王女士说。
而在中华巷社区管辖的黄河路30号院,一场化解邻里矛盾的移动议事会正在召开。
原来,黄河路30号院1号楼楼顶的屋面防水层破损,雨水渗漏导致3单元6楼李女士家的吊顶掉落,墙皮也被泡湿。居民李女士找到物业公司协商,却因维修责任和费用问题争执不下,最终不了了之。
社区网格员在巡查时了解到李女士家的情况。随后,网格员上报社区,张艳决定组织移动议事会,把调解现场搬到小区。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加强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我们今天就当面把话说开,把问题解决好。”张艳的开场白直奔主题。
调解室内,社区工作人员一边安抚李女士的情绪,一边向物业公司相关负责人讲解《西宁市物业管理条例》中关于房屋维修的相关规定。
两个多小时的沟通后,物业公司相关负责人当场表态:“公司安排工人上门维修,把吊顶和屋面破损部分修复好。”李女士也松了口气,她说:“谢谢社区帮我解决了难题。”几天后,物业公司安排专业人员完成了维修。
张艳说:“我们要从小事着眼,实处着力,持续深入领会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用一个个暖心举措办好民生实事,让居民的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