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警察网)
转自:中国警察网
一大早,江苏省高邮市公安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的民警就忙碌起来,审核卷宗、网上巡查、对接研判等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对每一处执法细节进行仔细核查。正是对规范执法的执着追求,让该局连续34年保持了行政复议“零纠违”、行政诉讼“零败诉”的优异成绩。
“能够持续实现‘双零’,关键在于我们建立了风险防控、动态评估、沟通协调、争议化解、剖析问责等‘五大机制’,为规范执法工作构筑了全方位的安全堤坝。”高邮市公安局法制大队负责人沈后芳说。
防患未然 织密风险防控网
在高邮市公安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巨大的电子显示屏实时更新着各项执法数据,对执法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测。该局建立“日检查、周通报、月考评”制度,重点围绕接处警、受立案、办案期限、涉案财物等关键环节开展监督。特别是对因邻里纠纷引发的殴打他人、故意毁坏财物等案件,实行跟踪管理。“去年处理的一起因邻里纠纷引发的治安案件,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在检查时,发现伤情照片制作不够规范,没有比例尺,我们立即补充完善了相关证据材料,有效避免了后续争议。”办案民警雍康伟回忆说。3年来,通过这种前置式监督,该局及时发现并整改执法问题800余个。
针对拆迁、信访等热点领域的执法难题,该局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在18起行政诉讼中,通过多部门联动规范执法,最终执法行为全部获得法院支持,有力维护了法律尊严。
针对每一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高邮市公安局法制部门与办案单位迅速响应,组建专班深入复盘,根据风险等级,明确由法制大队负责人、分管局领导、局主要负责人分级牵头处置。
多元联动 架起沟通化解桥梁
“这起案件的证据链存在薄弱环节。”8月10日,收到法院建议后,高邮市公安局办案民警吴昊迅速响应,高效开展证据补强工作。高邮市公安局树立“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理念,建立起和相关部门全流程沟通机制。
针对复杂案件,高邮市公安局主动对接行政复议机关、上级公安机关法制部门等,提前研判风险,规范程序、明确证据标准;建立动态沟通机制,精准开展证据补强,确保庭审顺畅;细化执法标准,修复执法瑕疵,最大限度降低后续风险。3年来,该局对接复议机关、法院100余次,证据补强率保持100%。“主动沟通可以及时校正工作方向,保障了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工作的质效。”高邮市公安局副局长陈荣表示。
此外,高邮市公安局充分发挥释法说理作用,办案单位、法制大队及分管领导依据案情,主动约谈当事人,就争议焦点深入沟通、深入释法说理。他们着力化解根本矛盾,促成撤诉,节约司法资源,促进社会和谐。在化解过程中,精准找准矛盾焦点,积极借助党委政府及社会力量,形成联合化解的强大合力,共同推动案结事了。
闭环管理 提升规范执法能力
高邮市公安局严格落实案例点评制、公安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和民警旁听庭审制,健全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工作分析研判机制。他们深入剖析执法顽疾根源,及时提出针对性改进措施,防止问题反复发生。3年来,高邮市公安局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100%,办案民警旁听率达100%;编发执法提示、执法指导150余篇。对于在监督、复议、诉讼等环节发现的执法问题,该局采取通报批评、诫勉谈话、督察记分等形式问责处理责任人。
“问责的目的是警示提升,推动规范执法内化为民警的自觉行动。如今,在高邮市公安局,规范执法意识已深深植根于民警心中。”高邮市公安局督察审计大队负责人吴国进说。通过这种“剖析—通报—指导—问责—提升”的闭环管理,促使民警的法治素养和执法能力进一步提升,不断夯实执法规范化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