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话题:近日,梁园区第一回民小学四年级学生詹原彬在第五届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总决赛中凭借扎实的编程功底、勇于探索的精神及出色的临场发挥,最终荣获二等奖。
今年7月,广州一名学生以中考716分的高分被广州市轻工业学校的“中本贯通班”录取。中本贯通录取生先在中职学校学习三年,再通过转段考核进入对应的本科学校学习四年,然后拿到全日制本科文凭。该生家长说:“近几年高考竞争激烈,这是另一种出路。”
这两件看似不相关联的事情却昭示着成才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人们衡量成功的标准也有了改变,由过去的独木桥到现在的百花园,学生的成长规划需要根据其兴趣特长进行“私人订制”。
杰说家教:商丘少年指间流淌的代码星光与广州学子对职业教育的前瞻抉择,带给大家很多的启示。以前学生追求的是考上名校就算成功,而今的教育模式已打破过去千篇一律的成功叙事,正悄然绽放出形态各异的生命特征。
有专家认为,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人人成才,而是人人成人。新时代的学霸也不再是刻板的书呆子,而是阳光自信,开朗活泼,有梦想愿创新,敢于挑战拒绝平庸,尽情挥洒青春色彩的全能型人才。随着技术进步与产业变革,人工智能与数智计算使许多传统“金饭碗”锈迹斑斑,却同时使编程、设计、创意等能力跃升为硬通货。商丘少年詹原彬的奖杯不仅是个人的胜利,更是时代向所有家庭发出的信号——未来的冠军将属于那些拥有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灵魂。广州的政策转型也为教育生态注入了活水,“中本贯通”模式打破了职教与普教间那堵傲慢的高墙,技能型人才同样受人尊重。广州716分考生的选择是一声嘹亮的号角,宣告了“人往高处走”的旧箴言已被“人向适处行”的新智慧取代。
在此背景下,“私人订制”的教育发展模式更能让每一个孩子看到希望。孩子就像一颗种子,“园丁”家长只需为这颗种子的怒放提供恰当的阳光雨露。但“订制”的前提是深刻的“看见”,家长要拨开分数与排名的迷雾,发现孩子独特的天性光芒——孩子是善于逻辑推演,还是醉心于结构推敲?相信詹原彬的父母定然读懂了代码在儿子眼中点燃的火焰,广州考生的家庭也定然洞察了“中本贯通”与孩子特质的隐秘契合。这需要家长抵抗住随波逐流的巨大惯性,具备将孩子的长远发展置于短期虚荣之上的罕见勇气。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魏翠平认为,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单纯以考试成绩衡量孩子的能力并不科学,因为每个孩子的兴趣和潜力各有不同,只有找到适合他们的路径,才能实现更好的发展。当万千家庭勇于为孩子找到一条适合他们且独一无二的教育路径时,孩子便会像山林间的植被那样依照各自的天性生长出属于自己的千姿百态。那时候,乔木参天的壮阔、灌木丛生的繁茂、花朵惊艳的绚烂、苔藓沉静的幽美将共同描绘出教育大国的欣欣向荣。
《杰说家教》栏目垂询电话:0370-2616006
手机:13849660198(微信同号),欢迎网友提供话题,参与互动。
原标题:学生成长规划呼唤“私人订制” 来源:商丘日报
上一篇:我市轮滑小将在比赛中取得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