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剑平)“李三娘回娘家。”近日,越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舒锦霞,赴南戏故里浙江省温州市,开展戏剧走亲活动。
《白兔记》是元代南戏代表作品,全名《刘知远白兔记》,由永嘉书会才人编写,与《荆钗记》《杀狗记》《拜月亭记》并称“四大南戏”。2000年,舒锦霞凭《白兔记》摘获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梅花奖。
“当年的掌声至今仍在耳边。”舒锦霞现场拆解戏曲咬字与声乐气息的共通秘诀说,字头、字腹、字尾要像穿珍珠一样连接起来。
在温州市越剧院排练厅,舒锦霞为青年演员精排《白兔记》。她先拆解“井台会”“磨房相会”等经典片段,一句“16年的苦难要先在眼睛里蓄满,再在身段里决堤”,让现场青年演员瞬间屏息;示范“李三娘冲出磨房与孩儿相拥”时,她忽而跪下,“字字含泪、爆发前的克制”,让旁观的年轻演员感动得悄悄抹泪。“我们的戏,要像一面镜子照见观众的心,触动观众才是审美的最好诉求与表达。”舒锦霞说。
当地戏友轮番登台试唱,舒锦霞逐字逐句纠正咬字与小腔。台下几位老戏迷说,二十多年前他们看过温州越剧院《白兔记》,也见过舒锦霞演的李三娘。如今,“李三娘”回来,与青年演员们一道守正创新,共促南戏发展壮大。
舒锦霞(左一)为温州市越剧院青年演员精排《白兔记》。主办方/供图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