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转自:中国市场监管报
本报讯 (记者 祝 富)8月20日,记者从江苏省市场监管局获悉,今年以来,江苏省在产品碳标识认证领域成绩斐然,全力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截至目前,全省已制定实施11个产品碳足迹核算团体标准,指导认证机构为64家企业颁发132张产品碳标识认证证书。
据介绍,2024年底,江苏省市场监管局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全面启动产品碳标识认证工作,印发《江苏省产品碳标识认证工作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了至2030年的目标与任务,并成立技术服务联盟,构建政府推动、机构作为、企业参与的工作格局。
为精准识别生产环节碳排放源头并系统推进企业节能降碳,该局积极开展产品碳标识认证,帮助企业精准识别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源,系统性推进生产线升级、清洁技术应用和碳管理人才培养等减碳措施,推动企业有效降低碳排放。省内某混凝土生产企业通过工艺优化,单方产品碳排放降低约3.5%,单位能耗显著下降。经认证机构测算,获证产品中,电池、电动两轮车类碳排放平均减少超10%,钢铁、光伏类产品亦实现不同程度下降。
针对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需求,该局积极推动社会和相关行业对产品碳标识认证结果的采信工作。电池行业部分企业凭借相关认证成果获得国际供应链评选资格。制造业领域相关企业在关键项目招标中凭借认证结果获得采信,助力项目中标。输配电行业头部企业已在招标中明确要求供应商提供该认证证书。
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方面,该局开展产品碳标识认证,引导企业确定减碳目标,推动企业和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线缆行业某龙头企业明确到2028年显著降低万元产值能耗与碳排放的目标。钢铁、化工、新能源及装备制造等领域的多家骨干企业积极响应,自主确定系统性减碳路径,从生产流程优化、能源结构转型等多维度协同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该局还结合省级质量认证创新试点制度,在电池、光伏、钢铁等10个行业开展产品碳标识认证试点。江苏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快落实《实施意见》,今年在新能源汽车、船舶、金属制品等行业制定约40项碳足迹核算标准及认证规则,完成超200个碳标识认证应用,全力服务江苏绿色低碳发展大局。
上一篇:厦门探索“代位注销”制度
下一篇:精“计”护航 “量”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