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夜巷”烟火气十足。
“延禧夜巷”喷泉打卡点。
■田聪 本报记者 张大星文/摄
“真舍不得走了!看看我的家乡,多漂亮!这是我们延寿县新添的‘延禧夜巷’……”正放暑假的大学生王宇马上就要返校了,人还没走,他却说自己有点挪不动步了,这几天不断在“朋友圈”晒家乡美照。他告诉同学们:“我的家乡越变越美,我恋家。”
延寿县新添的“延禧夜巷”是一条美食街,位于南同福路上,距离延寿蚂蜒河国家湿地公园不远。8月17日傍晚,华灯初上,“延禧夜巷”变身一条流光溢彩的美食长廊。灯火璀璨处,近百个摊位前人头攒动,老式锅包肉、时蔬小炒、炸串烤鱿鱼、特色熏酱、冷盘鲜啤……消夏美食品种齐全,煎炒烹炸的烟火气与食客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勾勒出夜经济消费新场景。
“延禧夜巷”的打卡点不少,有关部门别出心裁地增添了喷泉景观和“清凉点”,引来了食客也引来了游客。街道两侧,摊位整齐划一,摊主们相互提醒着:“咱都注意着点环境,这么漂亮的夜市,咱可不能添乱。”锅包肉摊主刘鑫宇生意火爆,一晚卖个七八十份不成问题。他告诉记者:“这个夜市给我们提供了创业机会,生意好,大家都很珍惜。”
返乡大学生马佳伟告诉记者,在他眼中,这“延禧夜巷”是“神来之笔”,背后藏着谋略。马佳伟说,此前,他想创业便进行了市场调研,现在“延禧夜巷”的很多摊主,过去也出摊,不过却是占道经营,属于“被清理对象”。不久前,延寿县委县政府开辟了这个“延禧夜巷”,引燃了火爆的夜经济,“延寿的变化让人惊叹”。
马佳伟的爆料得到了延寿县有关部门的证实:“今年县委、县政府响应游客需求,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对湿地公园附近零散的摊位进行集中管理,打造延寿夜间新消费场景。”县委、县政府特意邀请哈尔滨工业大学有关专家参与设计,以“寿文化”为引领,并借鉴外省市先进理念和景观建设理念,进行创新设计和规划,打造景观景点。同时,为保障“延禧夜巷”有序运营,延寿县多部门联动:经营时间段内,交警部门全力保障夜市附近交通秩序顺畅;城管部门派专人定时清理垃圾,保障环境整洁;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巡查,对用电用气安全等关键环节“全时段监管”。这些举措保障夜市既热闹又有序,既升腾烟火气又彰显小城温度——正如摊主们所言:“夜市变景点、环境很整洁、抽签定摊位……我们有信心有动力好好经营。现在大家都自觉相互监督,共同保持环境卫生,因为这是我们共同的事业。”
“延禧夜巷”牵动了大家的心。8月15日,延寿县召开促进夜经济发展政商座谈会听取“延禧夜巷”摊位业主关于发展夜经济的意见和建议。大家结合自身经营实际,就夜经济的布局规划、业态丰富、配套设施等方面畅所欲言。
延寿县委书记李宏伟对“延禧夜巷”业主为延寿县夜经济发展作出的努力表示感谢,鼓励全体业主深入挖掘延寿本地特色美食文化,打造具有延寿独特风味的小吃和餐饮品牌,以特色美食吸引更多消费者。下一步,延寿县将建立健全夜经济管理模式,从摊位设置、环境卫生等方面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营造整洁、有序、安全的夜间消费环境。同时,广泛宣传延寿县夜经济的特色和亮点,提升延寿夜经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周边地区乃至更广泛区域的游客,为延寿县夜经济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