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李璟
8月20日,湖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决胜收官‘十四五’ 谋篇布局‘十五五’”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科技创新篇,介绍“十四五”期间湖北科技创新领域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湖北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十四五”的努力,荆楚大地活力涌动,创新发展已经成为新时代湖北最鲜明的标识、最强劲的旋律、最澎湃的动能。站在新的更高历史起点,湖北将高质量谋划“十五五”科技创新,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提供更坚实的科技支撑。
技术合同成交额5500亿居全国第三
“十四五”时期,湖北科技创新成绩单不断刷新,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竭的强大动力。
创新实力大幅跃升。坚持省域创新体系一体化发展,围绕国家布局强化湖北定位,打造湖北优势。获批并加快建设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武汉科技集群排名从2020年的全球第二十九位升至第十三位,科研城市排名从全球第十三位升至第九位。3家国家高新区排名进入全国前五十,数量全国第四、中部第一,东湖高新区排名全国第六。湖北区域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较2020年提升6.98个百分点,排名全国前列、中部第一。
科技力量系统重塑。坚持打基础、谋长远、塑优势,深入构建高能级科创力量矩阵。国家实验室实现“零”的突破,落地湖北的科技领域“国之重器”达到8个,全国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后达到45家、全国第四,取得“总量、牵头数量、排名”最好成绩。10家湖北实验室从无到有、积厚成势,已在化合物半导体、生物育种等细分领域实现领跑,成为全省科技创新体系的“金字招牌”。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新型研发机构达到545家,数量居全国前列,基本实现市县全覆盖。获批“双一流”建设学科32个、全国第四,科研院所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形成强大创新网络。
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坚持“四个面向”,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启动实施“尖刀”技术攻关工程,打造“61020”科技创新成果体系,在基础研究、产业关键技术、民生科技等多个方面,产出一批重大原创性、引领性、标志性成果。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加快融合。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全省高新技术企业从“十三五”末的10404家增至近3万家,增长近两倍;科技型中小企业从“十三五”末的7439家增至46532家,增长超五倍,数量全国第四。推出一系列符合科技型企业“轻资产”特点的贷款产品,知识价值信用贷、科技人才贷、创新积分贷服务企业超万家,累计发放贷款1033亿元。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从“十三五”末的1687亿元增至5500亿元、全国第三,连续四年每年跨越一个千亿台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从“十三五”末的2402亿元增至5743亿元,增长139%。
创新生态更加完善。坚持以改革激发创新动能,全力营造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由“十三五”末的1005.28亿元增至1408.17亿元,增长40.08%。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设立量子联合基金,省联合基金规模实现连续五年“翻番式”增长,带动全社会基础研究投入较“十三五”末增长69.08%。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层面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的意见,研发人员全时当量从“十三五”末的19.22万人年增至28.82万人年,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达到15.3%。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达722家
“十四五”期间,湖北从壮产业、强主体、搭平台、促应用等多个维度,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构建体现湖北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壮产业,加速产业壮大跃升。统筹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三线并进”,系统梳理、动态调整“51020”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形成五大支柱产业、十大优势产业和20个特色产业集群。到“十四五”末,光电子信息、汽车制造与服务、现代化工、大健康、现代农产品加工等五大支柱产业有望全面突破万亿级。
传统产业向新升级,2024年,湖北获批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国债项目179个、全国第一。新兴产业向高攀登,未来产业向远而谋,认定5个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培育9个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
强主体,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大力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全省规上工业企业突破2万家;国家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11家,居全国第五;全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总量达718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22家,居中部第一位,全国第七;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49家,中部第三,全国第八。积极促进独角兽企业培育发展,岚图汽车等9家企业成功入选全国独角兽榜单,数量位列全国第九位;17家企业入选潜在独角兽榜单,排名全国第八位。全省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从2020年的12.96%提升到目前的31.8%。
搭平台,构建创新网络体系。深入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截至目前,已建成12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其中2个升级为国家级。积极培育建设制造业中试平台,2025年,在全国率先启动省级制造业中试平台建设,首批认定九峰山实验室化合物半导体中试平台等40个省级制造业中试平台。建好用好产业基础公共服务平台,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有限公司等8个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获工信部认定。
聚要素,助力成果转化应用。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2021年起,湖北省经信厅围绕重点产业链实施产业技术攻关,每年安排项目资金约1.5亿元,征集遴选40个左右行业关键核心共性技术,面向省内外各类创新主体竞榜、揭榜,征集解决方案。选派科技人才担任科技副总,目前,已选派六批共1476名科技人才,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6567个,促进科技成果转化2789个,共建创新平台1524个,培训员工103981人次,达成项目合作2763个。组织实施技术创新专项贷工作,支持企业研发创新和技术改造。截至目前,湖北省技术创新专项贷“白名单”入库企业2300余家,合作银行12家,已发放贷款规模超140亿元。
责编:ZB
上一篇:南宁水文中心发布洪水蓝色预警
下一篇:和证件照“焦虑”说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