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学民 本报记者 徐东周
“从北京迁到河北,不用两头跑,在网上提交一次材料就办好了。”不久前,北京达氟安全科技有限公司的赵先生捧起新领的营业执照,难掩欣喜。这家专注消防设备研发的高科技企业,将生产基地从北京市大兴区迁至石家庄高新区,通过京津冀跨区域迁移“一窗通”平台,很快就完成迁入登记,拿到了新执照。
近年来,河北省市场监管局以经营主体需求为导向,聚焦登记注册全流程堵点,打出改革“组合拳”,让企业“进得来、办得快、发展好”,从京津冀协同的“跨省通办”,到“一件事”改革的流程再造,再到精准滴灌的创新服务,一纸登记的变革正激发出经营主体蓬勃发展的无限可能。
京津冀协同释放聚合效应
跨省迁移曾是企业的“老大难”。过去,企业跨省迁移需在迁入地和迁出地之间往返奔波,提交3套材料,等待纸质档案邮寄,短则数周、长则数月才能完成,不仅耗费人力物力,更影响项目落地进度。
近年来,京津冀三地市场监管部门创新推出企业跨区域迁移“一地申请、资料互认、内部流转、一次办结”模式,将迁入、迁出、档案移交、变更登记“四环节合一”,经营主体向迁入登记机关一次性提交所有申请,两地机关流转联办。该模式自2023年9月实施以来,河北省已累计办理企业迁移2096户,其中,京津迁入河北1376户,河北迁往京津720户。
“一件事”改革激活市场动能
经营主体办事曾面临“多头跑、重复报”。河北省市场监管局纵深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高频事项,将“一件事”改革从单一环节向全流程延伸。
在企业端,“一件事”改革覆盖信息变更、注销登记、迁移登记等核心业务,实现“一次提交、一网通办”。
在个体端,根据个体工商户的需求,可通过直接变更或者“注销 ﹢设立”两种方式转企。采取直接变更方式转企的,延续使用原个体工商户的成立日期和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将其登记档案和年度报告等材料并入新设企业予以保留,符合要求的,保留其字号、行业或者经营特点。在申请变更登记时,同步办理公章刻制、社会保险登记,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基本账户开立等多个关联事项。
在基层,“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促使便民服务再升级。沧州市市场监管局驻政务大厅窗口,“小事快办”成为常态:外资登记实行网上预审,减少现场跑动;二类医疗器械备案压缩至1日办结;简易注销时限从45天大幅压缩至20天。2025年第一季度,该窗口高效办理业务670余件,企业获得感显著提升。
“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纵深推进以来,企业办事时间大幅缩短,材料提交量明显减少,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
创新服务滋养经营主体
在服务外资企业方面,河北省市场监管局鼓励各地创新工作举措。保定市市场监管局开展窗口下沉服务工作,在白沟新城分局设立“外商投资企业专属服务站”,将服务窗口延伸至县区,定期组织召开专题座谈会,为企业答疑解惑、精准施策。同时,通过建立“保定—佛山—香港”合作机制,打通跨境服务堵点,构建高效协同的服务体系。截至今年7月底,保定市实有外资企业1106户,同比增长25%,共办理业务500件,办件满意率100%。
在扶持个体工商户方面,河北省市场监管局精准发力,打出政策组合拳。该局联合13部门出台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精准帮扶21条措施,从政务服务、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方面精准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推动金融机构推出“名特优新贷”,截至今年8月上旬,已为103户个体工商户发放贷款4535万元,解决融资难题。此外,该局通过“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风采展活动,积极挖掘“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作为“知名类”个体工商户,宁晋县宁特电缆辅料厂厂长宁金夺荣获“河北省优秀民营经济人士”和“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
在制度创新层面,河北省市场监管局破题求新,多项改革走在全国前列:作为全国9个注册资本认缴制改革试点省份之一,稳步推进存量公司依法按期认缴;作为8个外商投资信息报告改革试点省份之一,与河北省商务厅协同制定方案,开展完善外商投资信息报告改革试点;以全国统一经营范围规范化表述条目库为基础,结合河北省新兴产业、区域特色文化,编制经营范围个性化表述目录,1.5万余条自主表述条目上线河北省市场监管局官网公示专区,满足企业多元化经营需求。
截至今年7月底,河北省经营主体总量达到910.49万户,同比增长4.11%。其中企业282.21万户,同比增长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