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海运经纪)
近日,万华化学公示了五大项目,其业务布局涵盖聚氨酯、石化、精细化学品及新材料三大板块。
聚氨酯固化剂一期扩能技改项目
在聚氨酯业务板块,万华化学于8月4日公示了聚氨酯固化剂一期扩能技改项目。
计划在烟台化工产业园内现有聚氨酯固化剂装置上进行扩能技改,产能由3万吨/年增加到4万吨/年。据悉,聚氨酯固化剂可应用于涂料、装饰漆、水晶地板漆及哑光漆底漆等,扩能后将更好满足下游市场需求。
万华化学(蓬莱)新建40万吨/年QH项目
本项目拟在万华蓬莱产业园内新建40万吨/年QH项目,产品规模为40万吨/年丁醛(含正丁醛、异丁醛),原料均由万华蓬莱工业园供应。项目产生的副产品正丁醇用于内部丙烯酸装置使用或外售。
本项目拟在烟台化工产业园中改、扩建PTBP装置及相关辅助设施。扩能后,形成2万吨/年PTBP、副产2000吨/年OTBP、400吨/年2,4-DTBP的生产能力。
万融新材料(福建)新建96万吨/年PVC项目
该项目拟在万华化学福建产业园东区新建96万吨/年PVC项目,建设单位为万华控股子公司万融新材料(福建)有限公司。
该项目作为万华福建MDI装置(80万吨/年)和TDI装置(扩能至72万吨/年)的配套工程,将MDI/TDI生产中产生的大量氯化氢用于制造PVC,既能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又能充分发挥企业内部资源优势,进一步完善万华福建在江阴临港片区的产业链。
万华化学(四川)12万吨/年磷酸铁扩建项目
而在新能源电池材料方面,8月12日,万华公示了万华化学(四川)电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2万吨磷酸铁扩建项目环评。
据了解,该扩建项目计划投资11891万元,在四川省眉山市现有厂区内建设“年产12万吨磷酸铁扩建项目”,项目主要将原磷酸铁装置(配套万华下游磷酸铁锂装置)5万吨/年产能扩至12万吨/年,扩建2条磷酸铁产线。据悉,本项目磷酸铁采用铵法工艺和铁法工艺。
万华化学密集披露五大项目动态,清晰勾勒出公司“巩固核心业务、延伸产业链条、开拓高增长领域”的三维发展战略。在聚氨酯领域,烟台基地的固化剂一期技改项目将产能从3万吨/年提升至4万吨/年,显著增强了对涂料、装饰漆等下游市场的供应能力,反映出公司对建筑与工业领域需求复苏的敏锐把握。此次产能弹性扩张以较低技改成本实现33%的增量,凸显其运营效率优势。
石化板块布局呈现纵深推进态势。蓬莱工业园新建的40万吨/年QH项目(丁醛)直指聚氨酯关键原料自主可控,所产正丁醛/异丁醛将强化上游自供体系,而副产品正丁醇可内供丙烯酸装置或外售,实现产业链价值最大化。同期烟台PTBP装置扩建至2万吨/年产能,标志着公司向抗氧化剂等精细化学品领域渗透,进一步提升石化产品附加值。
在新材料与新能源赛道,万华展现出资源整合与循环经济的战略智慧。福建基地96万吨/年PVC项目的核心逻辑在于氯元素闭环——将MDI/TDI生产副产的氯化氢转化为PVC原料,不仅解决了环保压力,更大幅降低原料成本。该项目深度捆绑福建园区80万吨MDI与72万吨TDI装置,形成“MDI/TDI→副产HCl→PVC”的一体化产业链,显著提升区域竞争力。而在新能源风口,四川基地磷酸铁产能从5万吨猛扩至12万吨尤为引人注目。该项目以仅1.19亿元投资实现140%的产能跃升(单吨投资约1700元),采用铵法+铁法工艺强化成本优势,直接配套下游磷酸铁锂生产,彰显公司进军锂电材料的决心。
万华化学正从“聚氨酯单核驱动”向多元化化学新材料平台加速转型。短期依托聚氨酯与石化板块的现金流支撑,长期则通过PVC循环经济模型和磷酸铁锂材料布局培育新增长极。其核心护城河始终在于:一体化产业链带来的成本优势与技术创新驱动的资源利用效率。特别是在福建PVC项目中,公司创造性实现氯资源循环利用,大幅降低对外部乙烯原料的依赖;四川磷酸铁项目则以行业领先的投资强度展现降本潜力。
然而新赛道亦存隐忧。当前磷酸铁行业面临产能过剩困局,2023年产能利用率已跌破40%,价格竞争日趋白热化。同时PVC需求与地产行业周期深度绑定,短期市场承压明显。这些风险因素可能侵蚀新兴业务的利润空间。
未来业绩弹性将取决于两大关键变量:传统主业对抗周期波动的韧性,以及新能源材料在产能过剩环境中兑现成本优势的能力。公司平台化转型的成效,仍需在行业风雨中经受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