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8月21日电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我国汽车销售1826.9万辆,同比增长12%。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报告则显示,今年上半年,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汽车经销商完成了销售目标,超过一半的经销商亏损,特别是新车销售业务严重亏损。而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上半年汽车制造业利润率仅4.8%,低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15%的利润率。
一边是销售不断上量,一边是低利润和亏损,如此鲜明的反差再一次揭示了汽车产业内卷化竞争的惨烈,也表明“反内卷”还有相当一段路程要走。这也显现出,“反内卷”既要解决顽疾,也要因势利导,找出发展的新路子。
汽车行业一直被视为国内竞争最为充分的行业之一。多年来,市场竞争给予中国汽车产业巨大助力,让汽车产业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追赶到并跑,从并跑到在部分领域实现领跑。近几年,随着新能源、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众多新车型、新企业进入市场,竞争逐渐趋于白热化,价格战就成了最简单也最直接的一种竞争方式。这种低端竞争方式,导致行业利润率急剧下滑,并迅速传导至上下游产业链。
以汽车经销商为例,面对汽车市场激烈的竞争,经销商在销售车辆时常需垫资以满足整车厂的销售目标和返利政策。为了达成这些目标,经销商往往以低于进价的价格销售车辆。而一旦整车厂延长返利账期或调整政策,就会导致经销商难以尽快回笼资金,经营陷入困境。
今年以来,针对汽车行业无序价格竞争、产品质量安全等问题,政策层面频频出手,提出反对无底线价格战、停止虚假宣传、规定60天账期等对策,并且产生了效果。例如,截至目前,近30家A股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向市场传递出半年度业绩预增的喜讯。其中一个值得注意的特征,这些零部件企业,大部分业务以新能源、智能化汽车为主,新能源智能化汽车销量的大幅增长,成为支撑这些企业业绩向好的主要基础。
同样,要改变汽车经销商现在的困境,不仅要解决老模式带来的问题,更要开拓新形势下的新出路。随着新技术、新车型、新理念、新需求的变化,直营模式、用户运营、软件定义汽车等新理念,也对传统“主机厂-经销商”体系发起了冲击。这就要求经销商在新的产业格局中重新定位自身角色,发挥其在客户服务、市场拓展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今年以来,很多传统品牌的经销商纷纷退网,投入了造车新势力的怀抱。
在这场产业大变局中,没有谁能够独善其身。汽车行业正在从机械制造向科技服务转型,从一次性销售向全生命周期价值挖掘转变。面向电动化、智能化发展新机遇,汽车行业需要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变革,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
在变革的时代,最大的危险不是变革本身,而是仍然用过去的逻辑行事。中国汽车行业唯有创新合作方式,促进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推动构建新型竞合关系,才能在适应变革的过程中,找到自身发展的新出路。
编辑:尹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