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人民公园旁,有一座名为“努力餐”的餐馆,曾是革命烈士车耀先从事抗日救亡活动的秘密联络点,也是舞剧《努力餐》的灵感来源地。
8月19日至20日,“荷花奖”舞剧《努力餐》在成都高新中演大剧院开启新一轮演出。从小餐馆到大舞台,随着幕布拉开,再现了先烈不屈抗争的风云岁月,也展开了一段由肢体、光影、音乐绘就的革命画卷。
以舞蹈为笔
重绘“一菜一汤藏乾坤”的热血传奇
舞剧《努力餐》由成都艺术剧院创作演出。该剧以车耀先为人物原型,讲述革命先辈在成都“努力餐”餐馆掩护下与敌人开展斗争的故事,塑造了车老板、亮嗓子、黄三妹等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该剧在2020年荣获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这也是中国专业舞蹈艺术最高奖。
随着一曲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舞台上的餐馆开门营业。采耳、烹饪、擦鞋等,都转化为舞蹈动作,展示众生百态。第二幕中,小厨娘偷吃了几口水煮鱼。吮指咂嘴,灵动的肢体语言给观众以强烈的代入感,令人忍俊不禁。
本次复排演出延续了核心阵容,并引入了新演员,共同延续《努力餐》的舞台生命力。在主创团队看来,舞台呈现的烟火气是这部剧的核心看点。“一菜一汤藏乾坤”,是舞蹈编排的亮点所在。主创团队将心理冲突外化为舞蹈动作,在寻常的餐桌上呈现。包括围绕沸腾的火锅展开的生死拷问、一碗担担面引出的诀别愁绪等都与剧情冲突有关。
烟火气入舞台
四川文化元素成为美学符号
“要是可以重新活一盘,老子还是要再搞努力餐,让老百姓全都吃饱饭,天下太平没得战乱……”这段充满激情和热血的四川方言说唱,在舞剧《努力餐》的结尾起到重要的氛围烘托作用。
不只是方言,浓郁的四川文化元素,成为《努力餐》最鲜明的美学符号。另一首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用在车老板与黄三妹的双人舞段中,涌现在夫妻二人的深情之中。川剧中锣鼓打击乐的特色,也为音乐氛围的营造提供了灵感。
在舞美设计上,剧中还出现了本地观众熟悉的文化元素——变脸、盖碗茶、火锅筷、川菜、叮叮车……地域特色和文化符号,自然形成充满烟火气的生活画卷。
“在我看来,四川人的气质是松弛、向上、包容、乐观、勇敢。在剧中我们也有许多这种四川人生活习惯的表达,比如去喝茶、对美食的向往等,让观众感受到烟火气。”编剧潘乃奇介绍。
舞剧《努力餐》自2020年首演以来,巡演足迹遍布全国24城。“我们以成都老餐馆为背景,通过革命先辈的一餐一饭、一举一动,展现出一种平凡中的坚定、沉默中的担当。我们当代人仍能从这种精神中获得力量与温度。”成都艺术剧院歌舞团团长、舞剧《努力餐》舞台总监秦尤佳表示,希望通过内容优化、演员结构更新以及观众反馈融入,让这部精品走入更多城市、更多剧场。
下一篇:脑卒中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