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日报)
近年来,南京市六合区司法局马鞍司法所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以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目标,聚焦农村土地二轮延包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普法宣传等重点领域,创新工作方法,多措并举推动基层法治建设,为辖区乡村振兴注入法治动能,成效显著。
精准排查化解矛盾,筑牢基层稳定防线。针对土地二轮延包中存在的权属争议、面积纠纷等问题,马鞍司法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秉持“调防结合、以防为主”原则,构建常态化排查化解机制,定期深入田间地头,通过入户走访、实地勘察等方式,全面摸排纠纷隐患。建立“网格化+调解”模式,将矛盾纠纷化解纳入网格化管理,依托人民调解员、网格员等力量,形成“早发现、早介入、早调解”的工作闭环。对复杂纠纷,联合国土资源所、农业服务中心等部门开展联合调解,依托《土地管理法》《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引导当事人通过协商、仲裁、诉讼等合法途径解决争议,有效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创新普法宣传形式,厚植乡村法治根基。为提升群众法治意识,马鞍司法所以“周周有约·法润万家”品牌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推动法治宣传工作走深走实。结合农时节点和时事热点,采用法治讲座、田间普法、案例宣讲等形式,深入浅出讲解《土地承包法》《民法典》等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创新“线上+线下”普法模式,在村(社区)文化广场、法治文化公园设立法治宣传栏,营造浓厚学法氛围;依托微信群及时推送普法资讯,打造“指尖上的法治课堂”。针对青少年、妇女、农民工等重点群体,联合学校、妇联等部门开展专题法治教育,增强法治宣传的精准性和实效性,使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法治赋能乡村振兴,激活发展内生动力。马鞍司法所紧扣乡村振兴法治需求,搭建“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在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立法律援助、法律咨询、矛盾调解、远程公证等服务项目,15个村(社区)先后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点,共同提供法律咨询、纠纷调解等“全链条”服务。推行“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法律顾问定期驻点村(社区),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土地流转等项目提供法律意见,防范法律风险。针对涉农纠纷,开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流程,确保困难群众“应援尽援”。同时,联合企业服务中心、劳动保障所等部门开展“法治体检”活动,为企业排查合同、用工等法律隐患,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强化基层治理协同,构建法治共建格局。马鞍司法所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在“一站式”矛调中心建设中发挥职能作用,与街道派出所、综治办、信访办等部门及各村(社区)建立了紧密的联动机制。定期组织调解员、网格员开展业务培训,提升其法律素养和调解能力,为矛盾纠纷的化解提供有力支持。建立“村民议事+法律顾问”模式,引导群众参与村级事务协商讨论,法律顾问提供专业法律支持,共同促进村级事务依法决策,推动自治、法治、德治有机融合。通过完善省市级法治文化阵地、申报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培育“法律明白人”等举措,构建起覆盖乡村的法治宣传和服务网络,进一步夯实了法治乡村建设基础。
宋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