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日报)
转自:光明日报
近10年来,衡阳师范学院南岳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以培养乡村教师为己任,为振兴乡村而奋斗,注重价值引领,聚焦学生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努力践行“铸魂—强基—提能”育人模式,为振兴乡村培养专业理论功底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基础教育教师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书写了一份“南岳答卷”。
红色铸魂 坚定理想信念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院坚持从“严”“新”二字着力:“严”即严纪律、严制度、严教育和严管理;“新”即新思想、新举措与新发展。
10年来,学院党建工作始终坚持“五加二”“白加黑”“校内加校外”工作机制。院领导周一至周五带班深入课堂,学工战线领导、辅导员周一至周五晚上带班督查。节假日,学院系统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服务行、红色宣讲行、德育基地行活动,把服务延伸至乡村大地。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学院坚持打造优质思政课程、加强课程思政建设。课堂之外,学院院长带队创建“红雁”公众号,系统整理并挖掘衡阳红色故事,撰写调研报告320篇、红色感悟文章600余篇,推发红色精品文章40万字,将曾经活跃在衡州大地的红色英雄、感动中国的衡阳故事,成体系地编辑成特色鲜明的思政教材。
专业强基 构建“五位一体”培养体系
学院通过改革创新,构建了“五位一体”乡村教师职前培养体系,即“师德为先”“专业为本”“能力淬炼”“素质提升”“基层实践”,多途径提升师范生的专业素养与乡村服务素养,为师范生未来站稳讲台打下扎实的基本功。
学院从环境教育、综合考评、宣传引导、课程建设等方面全过程、全方位强化师德建设。学院注重提高学生专业素养,视教学质量为生命,严把每个教学环节,坚持教研、教改与教学督查并行。注重师范技能训练,自2017年上学期开始,学院对师范生按年级开展了“演讲与口才”“硬笔字”“教学技能”等项目测试,引导学生自主开展师范技能日常训练。在测试过程中,邀请经验丰富的中学名师、高校学科教师现场指导。学院严把教育实习关,建立了完整的实训台账,对参加教育实习的每名学生设立实训档案跟踪制。实习过程安排实习学校的教师和本校教师组成导师团队对学生进行双重指导,保障学生在实习中练真本事、长真才干。自2009年开始,学院成建制地组织开展师范生顶岗实习,在此过程中,与衡阳市(县)教育局、优质中学深入互动,齐抓共管,共同推进师范生的实习前培训、实习中指导、实习后期评价,构建了“UGS”(大学、政府、中学)三位一体的教师协同培养机制。2022-2025年上下学期,学院累计派出1000名师范生赴100余所乡村学校开展为期一学期的顶岗实习。学院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近3年,学生共获得国家、省级学科竞赛三等奖以上奖项200余项。
实践提能 培育新时代优质人才
学院以素质拓展为主线,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和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助力学子成长。“红色文化调研”“志愿服务”“青春健康教育”等社会实践活动在校内及社会广受好评。学院以传承红色文化为抓手,统一规划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广泛有效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积极发动师生员工以衡阳为中心,立足湖南,辐射全国,进行广泛、深入的红色文化调研,增强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了解。学院师生先后调研红色革命遗址46处,学生作品获“闪亮青春·青年大学生党员讲述青年毛泽东故事荟”红色快闪视频大赛一等奖。学院举办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带领师范生深入农村基层进行教育帮扶、文化宣传、科技助农、健康服务与法治宣传、生态保护,多次被授予“湖南省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学院积极开展青春健康教育活动,近5年开展的青春健康教育活动惠及青少年近3万人。“爱青春,爱健康”“用‘爱’抗‘艾’”等项目入选中国计划生育协会青春健康高校项目。学院在青春健康教育活动系列赛事中获省级一等奖3次,二等奖3次。学院鼓励和支持学生开展科技创新与创业实践活动。近3年,学院学生获省级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200余项,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作品竞赛暨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学院立项近1500个。
通过一系列社会实践和文化实践、创业实践,学院充分激发学生乡村服务意识与创业热情。近3年,40余名学生在乡村创业成功。
岁月年轮,十年一记;巍巍大学,扬帆起航。学院坚持立德树人的办学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10年来,累计为广大乡村培养了15000名实用性人才,输送了近3000名优质乡村教师。
(作者:蒋琛 宋毅军 邓育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