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彩云)“过去,公路养护更多依赖‘眼看、手摸、经验判’,而数智养护打破了这种传统模式的局限。”在日前在京举办的交通基础设施安全韧性提升与数智养护创新交流会上,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副局长杨亮分享了数字技术如何改变交通设施养护工作:无人机巡检让路网覆盖更全面,告别人工巡查的“盲区”,三维建模让病害评估更精准,避免传统检测的“误差”,物联网平台让养护资源调度更高效,打破部门间“壁垒”……
他说,养护正从“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的体力密集型工作转变为“数据跑路、机器出力、人脑决策”的技术密集型创新工作,数智养护这项系统工程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技术平台的一体化构建、专业人才的梯队化培育及政策机制的长效化保障。
这场交流会上,多名与会专家认为,当前,极端天气与地质灾害对交通设施安全构成严峻挑战,数智养护早已成为关乎民生福祉、经济安全的“必答题”。
“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数字技术与交通深度融合,推动养护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从经验驱动迈向数据驱动,为交通基础设施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了全新路径。”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交通基础设施养护分会会长崔玉萍在现场表示,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划的关键节点,该分会将继续推动AI、物联网等技术在交通基础设施监测预警中的深度应用,将数智化提升安全韧性融入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全周期。
此次交流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交通基础设施养护分会、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中咨公路养护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承办。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