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ETF炼金师)
在近期的股市交易中,市场整体表现出强劲的回升趋势,沪指、深成指及科创50指数均创下年内新高。根据最新数据,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金额为2.41万亿人民币,相较于前一交易日减少了1801亿。具体来看,沪指在收盘时上涨1.04%,深成指上涨0.89%,而创业板指则微涨0.23%。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芯片类股在午后交易中表现突出,相关ETF产品纷纷实现显著涨幅,其中科创芯片ETF国泰(589100)上涨4.81%,芯片ETF(512760)上涨4.27%,集成电路ETF(159546)上涨4.07%,而半导体设备ETF(159516)也录得3.26%的涨幅。
国产算力的崛起为半导体板块注入了新的叙事和估值逻辑。在全球AI浪潮的推动下,基础模型领域中美之间的差距并不像硬件领域那样显著。DeepSeek在2025年1月20日推出的DeepSeek-R1显示出与OpenAI的o1正式版相当的性能,尽管后者的预览版本预计在2024年9月12日发布。此现象表明,基础模型端中美差距相对硬件较小,但并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仅有的2-5个月时间差。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AI模型之间的差异也显而易见,尤其是在图像和视频生成方面,相较于文本类模型,其差距可能会更大。随着算力资源的逐步丰富,北美的AI领域也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相对而言,由于美国对H20的限制,国内算力资源仍显得紧张,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内基础模型的发展。
在我们之前对《通信ETF(515880)暴涨,还能买么?》的分析中,探讨了全球AI产业的发展趋势,投资者可以对此感兴趣。结论显示,AI产业是当前全球最为关键的发展趋势之一。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背景下,国产算力的提升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AI技术的进步依赖于GPU作为基础。尽管近年来我国半导体产业链的进展显著,但在GPU的技术攻关和生产规模的提升上仍需时日。当前,英伟达的GPU主要依赖台湾的台积电生产,采用的制程多为4nm。而国内GPU设计公司则只能寻求大陆的代工厂进行生产,先进制程的工艺节点和产能瓶颈依然显著。
然而,从2023年开始,大陆半导体产业链在GPU制造方面的攻关已取得显著进展,先进制程的扩张和良率的提升使得国产GPU的生产逐步加速。数据显示,英伟达在2024年中国大陆市场的收入预计达到171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超过千亿元,尽管受制裁和拉货延迟等因素的影响,仍实现了如此业绩。从全球市场来看,英伟达整体GPU的出货量也在显著增长。
综合来看,国产GPU市场规模大,成长性强,正成为半导体产业链的重要推动力。展望未来半导体板块的市场表现,流动性和行业趋势将是两个关键因素。在牛市上行期间,基本面稳健的成长型板块更易受到市场青睐。当前全球AI产业的发展趋势已然形成,无论是国产算力还是北美算力,尽管产业进展节奏各异,但在需求明确的情况下,均可能成为科技板块牛市中的核心线索。
国产算力的提升为半导体板块带来了全新的叙事和估值逻辑,半导体行业作为我国工业制造的领先领域,有望成为A股优质资产重估的核心赛道。值得投资者持续关注的半导体核心产品包括科创芯片ETF国泰(589100)、芯片ETF(512760)、集成电路ETF(159546)及半导体设备ETF(159516)。
MACD金叉信号形成,这些股涨势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