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星报)
红得发紫的马鞭草,像极了春日田野里的红花草,平铺在了嬉子湖岸。数不清的白蝴蝶,还有少量的紫蝴蝶,宛若蜜蜂,舞动着轻盈的翅膀,落在马鞭草的小花朵上。像人一样地爱吻着小花朵儿,然后再飞起,再落下。
平铺着的马鞭草是蝴蝶的舞台。放眼望去,平铺着的马鞭草又像是大草原,我想平躺在上面,裹着马鞭草的花香。然而这只是一时脑热,我怎能忍心糟蹋这美丽的马鞭草?好在花海里面有步道,优雅的S形,一直延伸到湖滩——满满的油画味道。
年少的孩子,还有女人按捺不住心中的狂喜,挥舞着小手或鲜艳的丝巾在马鞭草的花海中小跑。一路“飞翔”的样子,让人不由得想起凤凰传奇唱的《自由飞翔》——在你的心上自由地飞翔,灿烂的星光永恒地徜徉,一路的方向照耀我心上……
马鞭草的名字是在支付宝扫一扫后才得知的,不清楚马鞭草的名字与马鞭或马有什么联系。是不是她的紫艳,她的铺展气势,让人忍不住想纵马驰骋,还是马鞭草的纤细身姿有点像马鞭。在我的眼里,长成了一尺多高缀有三个或者更多紫红花朵的马鞭草,除了颜色不太像,站立的姿势以及随风摇摆的样子都酷似向日葵——一望无际的马鞭草也就是一望无际的向日葵;马鞭草也像“六一”儿童节里身着艳装整齐排列的少年。
我是与几个爱摄影的朋友一起去的嬉子湖岸,是在头天下雨第二天阴天的情况下去的,天气决定很难遇到好风景。当看到成片铺展、即便在阴天也争妍斗艳的马鞭草时,激动的程度可想而知了——一个个的眸子如珍珠般亮堂。马鞭草仿佛是个魔术师,把阴天的嬉子湖一下子变晴了——心里晴了。
一个“嬉”字尽显嬉子湖的惹人喜爱。位于安徽桐城市境内的嬉子湖——百姓口中的“嬉湖”,因沿湖孩童“嬉”水而得名。嬉子湖与菜子湖仿佛母女连体,湖水相汇流入浩荡长江。沿着马鞭草外围走一段,视野宛如喇叭筒开阔起来。有意思的是,浅湖滩也是S形,并且与延伸下去的S形步道巧妙相接。嫩黄色的水草与岸上的马鞭草构成了浓淡相宜的生态画面。周边的零星楼房,还有点缀在马鞭草间的几株树木,恰好地让嬉子湖岸有了庄园牧场的美感。
平面的嬉子湖如此之美,立体的嬉子湖美得更为震撼——
“天青色等烟雨”,大抵是说青色的天,雨要来了;反着说,烟雨造就了天青色的写意美。湖对岸,山岭间,以白色为主色调、夹杂着青黑二色的云层,像是受到了无形巨手的翻搅,上下起伏宛如若干条巨龙,演绎出“高山上流云”的壮美。嬉子湖水本身就是青色的。湖岸林木以及阴色云层倒映湖中,强化了嬉子湖水的青色。
黑色与青色都有刚正不阿的文化寓意。青色的嬉子湖旁卧着清文华大学士张英家祖坟地“落凤窝”;湖中泊着树木葱茏、鹭鹤千群的嬉子墩,上面安葬着耿直善谏的明按察使司余珊,他以锐利的目光巡视着嬉子湖。
一群群的水鸟在湖岸啄食,继而擦着湖面或远或近、或高或低地飞翔,仿佛表演给游客观赏。嬉子湖国家湿地公园是20多种2万多只候鸟的大家庭。
水鸟翱翔的姿势像极了洱海上空的海鸥。
我是前年秋天去的云南大理洱海。洱海因形似人耳而得名,名称极富诗意。湖区面积是嬉子湖的3倍还多。洱海风光绝美,青色的天,青色的水,湖面上翱翔着灰白色的海鸥。它们一点也不怕人,飞到岸边啄食,仿佛家禽。在洱海,众多游客扫码领取单车,沿着雏菊怒放的湖岸优哉游哉地骑行。我,一个不好动的人,在洱海,受不了这种诱惑,也冲动地租了辆单车骑行——我在别人眼里也成了风景!沧波浩渺映朝岚,极浦人家浸蔚蓝。一片风帆天际杳,教人马上忆江南。清代文学家赵翼是这样描述洱海的。《嬉子湖晚眺》描述嬉子湖:湖光潋滟暮云低,远岫含烟翠欲迷。舟子归帆风满处,沙鸥几点入芦溪。比较两首诗,嬉子湖与洱海的相似度是何等的高。一名孩童沿着马鞭草边沿飞骑着单车。骑行的身姿仿佛一根火柴,擦亮了我的思绪——嬉子湖不就是小洱海么!
在洱海,以“家”为名的诗意住所随处可见;在嬉子湖,马鞭草的北边,一栋栋以“嬉湖洱海”为名的诗意民宿立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