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社会报)
7月14日,22岁的梅博文收到了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成为安徽省怀远县社会福利中心走出的首个研究生。这个曾经无依无靠的孤儿,用奋斗书写了逆袭人生。
梅博文幼时父母病故,小学四年级又痛失照料他的姑姑。2014年1月,11岁的他被淝河镇民政所工作人员送到怀远县社会福利中心时,怯生生地攥着衣角不敢抬头。“孩子,以后这里就是你的家。”生活老师刘静接过他的书包,带他进入房间,独立空间收拾得利落整洁,崭新的被褥叠成了豆腐块,书桌上的文具摆放整齐。那一刻的暖流,成了他此后努力学习的动力。
从小学到高中,福利中心的“妈妈”们给予他无微不至的关怀。高中住校期间,她们每周到校看望,经常与班主任沟通。“孩子内向沉稳,成绩一直拔尖,从不用我们操心学习。”中心副主任白妹妹提起梅博文,满是自豪。
2021年高考查分日,福利中心的电脑前围满了人。当649分的成绩弹出,梅博文和“妈妈”们相拥而泣。中心主任李世明带着梅博文请教志愿填报专家,结合他的化学、数学特长,选定同济大学等院校,最终被同济大学工科试验班录取。拿到录取通知书时,中心为他举办了隆重的成人礼。这个不幸却又幸福的孩子在心中默默许下愿望:要成为一名科学家,在充满无限可能的科学世界里探索未知,然后回报这个世界,回报所有给予自己帮助的人!
进入大学后,关爱从未缺席。每月2000元生活补贴和每年1万元福彩助学金准时到账,社会爱心人士的捐赠也持续保障着他的学业与生活。“阿姨们的微信我都没删,想她们了就翻出来看看。”梅博文说,那些 “天冷加衣”“别熬夜”的唠叨,是他心底最暖的牵挂。
如今,梅博文的故事已成为福利中心的精神坐标。继他之后,这里陆续走出5名大学生,今年张广春就以515分考入皖南医学院。
“被光照亮过,就想成为光。”梅博文说,“党哺育我成长,我要用知识回报社会。无论走到哪里,怀远县社会福利中心永远是我的家!”(通讯员 阮梦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