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观新闻)
瓦特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启的标志,它的广泛应用汇聚了技术改进、工厂制造,乃至销售推广等各种社会资源,最终迸发出改变世界的磅礴力量。
历史上的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会带来社会创新资源组织方式的变革。以人工智能为牵引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发生,面对全新的创新规律和产业特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需要怎样的“助跑团”?
8月20日在沪举办的“好望角沙龙——中英科技成果转化专场活动”上,科技界与产业界专家不约而同提到,前沿技术与未来产业的培育,需要在更大范围内打破知识和资源的边界,也需要资本更加耐心的长期“陪跑”。
从“技术等资本”到“资本找技术”
“现在的创新已经与瓦特时代大相径庭。”最近,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刚从英国考察学习归来,重温第一次工业革命,他发现在过去二三十年间,全球技术创新逐渐从“技术等资本”向“资本找技术”转变。
从事航天机器人研究的香港科技大学教授高扬深有感触:她一直致力于研究低成本航天机器人。过去很多年,这个领域的日子并不好过,不少人都早早转行。近年来,新太空经济却已成为资本关注的一大热点,“太空垃圾清除、太空设备组装和维修等,均已变成实实在在的迫切需求”。
“过去,一项技术可能很早就存在,需要十几年去等待资本发现。但现在是资本追着技术跑,甚至追到实验室里的基础研究。”米磊说,目前他们在上海投孵的60多个项目,就有不少是直接来自实验室,孵化服务也从过去较为简单的专利转让,发展为“从PI(课题组长)到IPO(首次公开募股)”的全过程。
“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会伴随金融创新。”米磊认为,资本是撬动社会创新资源的重要杠杆,比如风险投资的出现与兴起,就与电子技术变革紧密相连,“当光子与量子挑起科技革命的大梁,与之相匹配的新型金融模式也将呼之欲出”。
耐心,或许是这种新型金融模式的一个重要特征。在米磊看来,过去风险投资第一想到的是如何快点赚钱,“但现在更需要关注经济价值之外的其他价值,如社会价值和知识价值”。
一所大学就是一个大型孵化器
“近几年引发全球关注的前沿科技,不少源头在英国。”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顾赛举例说,马斯克SpaceX公司的低成本航天概念,其实源于小型卫星奠基人、英国萨里大学的马丁·斯威廷教授,“早在上世纪80年代,马丁就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颗小型卫星,还创办了一家卫星公司,SpaceX也曾是这家公司的大股东”。此外,DeepMind公司的三位创始人中,有两位分别毕业自英国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
尽管不事张扬,英国的创新实力依然不容忽视。爱丁堡大学信息学人工智能应用研究所从事金融计算和风险建模研究的马铁军教授提到,英国的大学正致力于打造一个消融边界的大型科技孵化器。
“爱丁堡大学花费6亿英镑,将一座医院建筑改建成创新中心。”马铁军介绍,“银行业如何应对量子计算的冲击”“数字货币加密领域如何进行数字资产的分布式发放”都是中心研究的重要课题。“这个问题并不一定由商学院来解决,而是让数学学院、计算机学院等一起来研究。”
“其实,一所优秀的大学,拥有丰富的人才和新鲜想法,但缺乏来自产业的需求挑战和资金支撑。”他说,爱丁堡大学设计出了一个非常富有创意的孵化制度:无论教授还是学生,只要有好点子,就可以在院系内部进行12个月的孵化,利用学校的科研、财务、法务等资源支撑初创企业——为了给AI创业提供最紧俏的算力资源,该校还向政府申请到7亿多英镑的经费支持,计划于2028年前建成英国最大的超算中心。
原标题:《马斯克“星链”最早来自英国?从PI到IPO,需要怎样的“助跑团”?》
栏目主编:任荃
来源:作者:文汇报 许琦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