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领跑中国AI公有云市场?
创始人
2025-08-20 21:46:45
0

划重点:

1、IDC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AI公有云服务市场,同比增长55.3%。百度智能云和阿里云以并列第一的市场份额,成为最大赢家。

2、AI云的增长得益于三个核心动能:技术红利释放,企业需求升级,以及云计算基础完备。AI云市场并不是简单的延伸,而是整个云计算产业的一次“再出发”。

3、百度智能云和阿里云领先背后的优势在于:百度智能云以AI驱动云,技术产品强、产业落地深;阿里云以云驱动AI,公有云基础强、生态影响力大。

4、大模型改变AI云服务市场格局才刚刚开始,甚至可能彻底重塑中国公有云市场。未来的AI云竞争不会是“百花齐放”,而更可能演变为“强者争霸”,行业的核心叙事将围绕百度和阿里展开。

2024年,中国AI公有云市场迎来了一个里程碑时刻。根据IDC最新发布的报告,2024年中国AI公有云服务市场规模达到195.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5.3%

这一增速市场中,百度智能云和阿里云以并列第一的市场份额,成为最大赢家。其中,百度智能云增速更快,更是连续六年、累计十次蝉联中国AI公有云市场冠军

IDC数据显示,市场的高速增长主要受两方面推动:其一是生成式AI应用的快速扩展,其二是机器学习训练与推理(训推)需求的显著增长。前者代表着企业应用层的场景爆发,后者则反映出基础层与平台层的算力与工具需求。换句话说,AI公有云已真正走向企业级落地,从而推动云厂商全面进入增长快车道。

报告中,IDCAI公有云服务市场定义为部署在公有云服务上的AI能力,指的是企业无需自己搭建服务器来运行AI,而是通过互联网直接调用云厂商提供的AI能力。其涵盖计算机视觉市场、智能语音市场、对话式AI市场、自然语言处理市场、机器学习平台市场等五大类细分市场。

具体到不同子市场中,百度智能云与阿里云同样表现强势,几乎出现在所有榜单的头部位置:

对话式AI市场规模20.9亿元,阿里云、百度智能云排名

智能语音市场规模18.8亿元,阿里云、百度智能云排名前二;

自然语言处理市场规模22.2亿元,百度智能云、华为云、阿里云排名前三

计算机视觉市场规模81.0亿元,腾讯云、百度智能云排名

大模型与AI改变云服务市场格局才刚开始。IDC中国人工智能研究总监卢言霞直言:云厂商应该有魄力、有决心全面重塑云服务产品,以帮助用户建立全面AI化的架构。

生成式AI的浪潮,正在成为AI公有云的分水岭。而阿里与百度智能云的并列领跑,正是这一趋势的集中体现。

中国

 AI 公有云服务 2024 年市场份额概况

AI云的爆发逻辑:为什么是现在?

AI云的快速增长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力量叠加的结果。

从整个公有云市场大盘来看,2024下半年,中国公有云市场增速17.7%,创两年来最高。上一次云计算大爆发,还是20142020年;但20212023年,移动互联网红利见顶,云市场增速一路下滑。转折点出现在2023AI和大模型浪潮来袭,各行各业重燃增长预期,企业开始把AI融入业务流程,推动组织重构、效率提升。中国公有云市场也重回景气周期,实现两位数增长。

具体到AI上,IDC报告中的时间轴提供了一个清晰脉络:

2015—2022AI应用以智能客服、OCR识别、工业质检、智能安防等传统场景为主,更多是点状落地

2023大模型进入产业应用,带动智能客服、语音转换等语义语音类应用升级。

2024—2025云上AI能力全面转向生成式AI,形成平台型升级

2025年下半年AI应用进一步转向Agent形态,形成更智能、更自治的应用生态。

从宏观角度看,AI云的增长得益于三个核心动

首先是技术红利释放。大模型已经成为AI产业的底座,模型规模、推理能力、用接口的标准化,让AI能力具备像水电一样供给的条件。

其次是企业需求升级。从智能客服、生成式BI到行业大模型,越来越多企业希望在云上快速获得AI能力,而不是自建庞大模型,AI云成为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最后是云计算基础完备。公有云已在IaaSPaaS层打下了坚实基础,AI云的爆发相当于在既有的云架构上叠加一层智能操作系统

因此,AI市场并不是简单的延伸,而是整个云计算产业的一次再出发这也解释了为什么2024年市场规模同比增速高达55.3%,而机器学习平台市场甚至实现了163.8%的增长。

百度智能云和阿里云:凭什么能领跑?

尽管其他玩家同样投入巨大,但目前领跑AI公有云的却是阿里云与百度智能云。这背后是两家公司在战略定位、技术积累与生态布局上的差异化优势。

百度智能云:以AI驱动云,技术产品强、产业落地深

我们先看百度。作为AI云的原生玩家百度是中国最早提出“AI概念的厂商,2019年即将+AI”确立为核心战略,并提出“云智一体、深入产业”要知道,在当时云计算还是以基础设施为核心竞争点,百度选择以AI为差异化方向。

经过多年深耕,到大模型时代,百度智能云积累了极强的产品技术能力,以及极深的产业落地经验。

产品技术上,百度智能云围绕算力、模型、数据和应用,搭建了完整的全栈AI基础设施。算力层,百度已点亮由三万张昆仑芯组成的集群;在算力调度层,百舸GPU云平台可以统一管理不同底层硬件;在平台层,千帆大模型平台为企业提供模型调用、开发、部署和数据智能的一站式服务

全栈技术让百度智能云可以支撑企业从模型训练到业务接入的全流程需求。同时,也能服务多样需求、适配复杂场景。

百度智能云正在用两条腿走路。一边构建基础设施,另一则用自己的应用产品,来检验和打磨底层能力。最新例子是其推出的推出了全球首批 AI 数字员工。它融合了百度最核心的大模型、数字人技术和行业知识,做到了开箱即用。这背后是一个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逻辑:企业不需要关心复杂的技术细节,只需要从自己的业务痛点出发,就能得到一个专业、有效且性价比极高的解决方案。

具体到产业落地上,百度智能云的打法很明确:深入产业,去解决一个核心问题AI在更多行业里规模化地跑起来。

目前百度智能云落地能力已经在多个行业大规模验证。开数据显示,百度智能云2025年上半年在中国大模型中标数量与中标金额双双领先。已成为65%央企、80%系统重要性银行、TOP10新能源汽车企业、以及最多重点具身智能企业首选的AI云。

比如近期在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因为夺得百米飞人大战冠军而刷屏的“天工”机器人,背后就有百度智能云的支持。

简言之,百度智能云的竞争力在于“AI驱动云,它并不是在已有云业务上叠加AI,而是以AI为出发点重构云。

阿里云:以云驱动AI,公有云基础强、生态影响力大

我们再来看阿里。作为云计算的生态霸主阿里云的优势在于其强大的公有云基础与生态影响力。

阿里云长期位居国内公有云市场份额第一,尤其在IaaS层,具备大规模计算与存储优势,为AI训练和推理提供了坚实的算力保障。

到了AI时代,阿里云把自己角色定位为基础算力提供商,持续加码,夯实云基础与生态优势。

一是继续扩大云计算基础设施的投入,押注AI和大模型阿里CEO吴泳铭之前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3800亿元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超过过去十年的投入总和。

二是坚持模型开源路线,通过开源的通义千问系列模型打榜,在社区里积攒声量、吸引开发者和企业。目前阿里云大模型矩阵,已经覆盖语言、语音、视觉、代码等多个模态。

三是投资和收购AI初创公司,把AI创业企业与阿里云AI基础设施绑定,消耗训练和推理算力。阿里投资了中国最热门的几家AI独角兽,包括智谱AIMiniMax、月之暗面零一万物、百川智能等等。而这些公司均在阿里云上训练大模型

阿里云的路径可以概括为云驱动AI”:它从云的底层优势出发,将AI作为升级与扩展。

百度与阿里的路径不同,百度以AI技术见长,最早提出AI云,阿里以云基础与生态见长。这种差异化优势,使得两者能够在AI公有云的不同赛道上互为补充,最终形成并列第一的市场格局。目前,两家也是国内少数实现非公认会计准则下盈利的云厂商。

未来市场格局:AI云竞争看百度与阿里

IDC报告明确指出,大模型与生成式AI将全面重塑云服务架构。随着AI应用逐步向Agent化演进,未来的AI云市场,竞争核心不再是算力价格或模型参数,而是

能否提供面向全行业的AI原生应用架构

能否建立可持续的AI治理体系;

能否重构生态,让更多开发者与伙伴参与其中

在这些维度上,百度与阿里均处于第一梯队。

比如在生态层面,百度是行业内最早提出AI原生应用”概念的公司,并在开发者生态上加大投入,并通过连续几年举办"文心杯"创业大赛等方式,发掘优秀创业者,吸引更多创业者加入百度生态有望在Agent代率先构建新的应用范式

2024年,AI公有云市场的55.3%增速,以及百度与阿里并列第一的格局,标志着中国云计算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看完报告,重点君最直观的感受是:大模型改变AI云服务市场格局才刚刚开始,甚至可能彻底重塑中国公有云市场格局一方面,云上大模型产品的定价模式正在向按Tokens倾斜,另一方面,基于大模型的应用大幅带动算力基础设施产品的需求。而模型和应用,一定是AI时代的主流。这也是百度智能云和阿里云未来持续增长最大的确定性。

目前,中国公有云市场格局可以概括为5+3”,也就是5科技云厂商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百度智能云、火山引擎)+ 3电信运营商云(天翼云、移动云、联通云),八家合计瓜分了主要的市场份额。

云计算具有强大的网络效应,参考海外,美国市场最终由亚马逊、微软、谷歌和甲骨文四家主导。而中国有超过15家云厂商,市场高度内卷,价格战高企,盈利者寥寥。

未来的AI云竞争不会是百花齐放而更可能演变为强者争霸。百度与阿里的领先,既是技术与生态沉淀的结果,也意味着未来几年,中国AI云市场的核心叙事将围绕这两家公司展开。

在我们看来,IDC报告的结论可以概括为:AI正在改变云,云正在重塑AI。而真正站在这个交叉口的,是长期投入、积淀最深的百度与阿里。

责任编辑丨汪鹏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证A500ETF摩根(560... 8月22日,截止午间收盘,中证A500ETF摩根(560530)涨1.19%,报1.106元,成交额...
A500ETF易方达(1593... 8月22日,截止午间收盘,A500ETF易方达(159361)涨1.28%,报1.104元,成交额1...
何小鹏斥资约2.5亿港元增持小... 每经记者|孙磊    每经编辑|裴健如 8月21日晚间,小鹏汽车发布公告称,公司联...
中证500ETF基金(1593... 8月22日,截止午间收盘,中证500ETF基金(159337)涨0.94%,报1.509元,成交额2...
中证A500ETF华安(159... 8月22日,截止午间收盘,中证A500ETF华安(159359)涨1.15%,报1.139元,成交额...
科创AIETF(588790)... 8月22日,截止午间收盘,科创AIETF(588790)涨4.83%,报0.760元,成交额6.98...
创业板50ETF嘉实(1593... 8月22日,截止午间收盘,创业板50ETF嘉实(159373)涨2.61%,报1.296元,成交额1...
港股异动丨航空股大幅走低 中国... 港股航空股大幅下跌,其中,中国国航跌近7%表现最弱,中国东方航空跌近5%,中国南方航空跌超3%,美兰...
电网设备ETF(159326)... 8月22日,截止午间收盘,电网设备ETF(159326)跌0.25%,报1.198元,成交额409....
红利ETF国企(530880)... 8月22日,截止午间收盘,红利ETF国企(530880)跌0.67%,报1.034元,成交额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