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聚光灯下,宁波这座千年港城再度成为瞩目的焦点。
16岁的盛徐荦——全网赞誉的“少年急救侠”,站在2025年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仪式的舞台上,自信从容地讲述自己“11分钟心肺复苏施救”的故事,举手投足尽展少年风姿。
连续三年,宁波少年在这个彰显品德与才华的至高奖台上大放异彩,上榜人数居全省首位。
大港汤汤,少年翩翩。从女子200米短跑亚洲冠军“小飞侠”陈妤颉,到方寸球台间7年斩获47个冠军的“乒乓男孩”崔锦澄,再到如盛徐荦般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果敢义举,宁波少年的光芒如明镜,映射出所生所长的城市“敢闯、敢创、敢担当”的鲜活生命体征。
当少年与城市互为根系,彼此滋养,时代的答案便在破土抽芽间生长。我们所剥开的不仅仅是少年的荣耀,更是这座城市深藏不露、奔涌不息的深层动能。
2025年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仪式。(主办方 供图)看见“小巨人”之“巨”
“如果再选一次,我还是会冲上去!”
在“新时代好少年”的领奖台上,盛徐荦话音未落,身旁的颁奖嘉宾、宁波“挡刀女孩”崔译文,指尖微微颤动,两个素未谋面的年轻人,因为同样的见义勇为事迹在此交汇、共鸣。
六年前,瘦弱的崔译文面对凶徒的尖刀,毫不犹豫挡在同学身前,身中八刀,伤口长达17厘米,鲜血浸透衣衫。当时的她,也如盛徐荦这般坦然回应:“如果再选一次,我还是会冲上去!”
时空交叠,很难想象,这个连“打耳洞都怕疼”的文弱女孩,如何在剧痛中爆发惊人的勇气,网友由衷感叹:“这就是宁波‘小巨人’,柔弱身躯蕴藏着撼动命运的伟力。”
“小巨人”精神,正塑造着新一代宁波少年的骨骼。也是16岁花样年纪,2023年全国“新时代好少年”陈妤颉,是田径赛场上的“小飞人”,她以少年之身挑战成人组的极限,同样需要钢铁般的意志。起初,她摆臂像挥网球拍,手脚不协调,在每天300次的机械训练中,手臂渐渐驯服。清晨6点晨读,下午4点奔向田径场,晚上到十点半补习,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她便在高强度的训练与学习中追逐极致。
今年第26届亚洲田径锦标赛上,陈妤颉创下22秒97的成绩,打破该项目纪录,留下属于中国少年的惊叹号。
“小飞侠”陈妤颉在比赛。(宁波市文明办 供图)不止于少年的璀璨,当镜头拉远,我们看到这座城市的“小巨人”力量,映射在各行各业。
就像陈妤颉的每一步冲刺,宁波无数企业奋力攀向各自赛道的巅峰,674家宁波单项冠军企业中,23.67%的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球第一,63.32%居全国第一,宁波更是全国首个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数量破百的城市。
我们不禁追问:为何宁波能孕育出如此多的“少年巨人”和产业巨头?答案藏在细节。
陈妤颉训练期间,学校为其定制“文化课补位方案”,外教专门辅导英语;盛徐荦能完成教科书式的心肺复苏,源于宁波全市中小学应急教育全覆盖的土壤,仅其就读的鄞州实验中学,持红十字救护员证书的教师比例就高达90%。
无处不在的全方位托举同样体现在产业端:从“最多跑一次”政务改革,到为中小企业配备“技术诊断师”、定制政策服务包等等,幼苗到“大树”,全程护航。
当这座城市不断传递着“可以试试”的积极信号,个体的潜力都能得到充分挖掘和支持,“小巨人”的诞生,也就成为必然。
宁波市关爱“小候鸟”系列活动中,孩子们跟着“大山雀”张海华夜探昆虫。(宁波市文明办 供图)少年肩膀也能“扛鼎”
19日晚,全国媒体镜头聚焦在盛徐荦的高光时刻,而几公里之外的周尧昆虫博物馆里,14岁少年汤益恺正轻轻托起一只展开翅膀的中华弧纹螳。“看,当螳螂感到威胁时,就会高举镰刀状的前足,这个动作叫‘螳臂当车’……”绘声绘色地讲解,透着同样耀眼的星光。
汤益恺,一名初中生,别看他年纪小,却已累计饲养过500多只、80余种螳螂,是个经验老道的螳螂“专家”。
这次,汤益恺受博物馆邀请,策划这场“双刀大侠”螳螂特展,他特意提前一个月筛选品种、设计生态缸,让螳螂从“小笼舍”搬进专业展厅,办得有模有样。随着特展开展,他的“探秘螳螂世界”主题研学课堂也随之开讲,“今后,我要常驻博物馆,当一名真正的科普员。”
与汤益恺同样引人注目的是12岁的李於言,他通过录制昆虫科普视频,在网络上发酵出巨大的影响力,吸粉40多万。“我希望通过线上、线下的科普,让更多人关注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这份热爱推动他立志考入农业大学,甚至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发现新物种,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
周尧昆虫博物馆里的“小小昆虫饲养员”褚南钦。(宁波市文明办 供图)少年有为,折射出当下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城市生物多样性的提升。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中,首度把“城市生物多样性”作为重要事项进行战略部署,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由国家战略转化为具体实践。宁波少年已然开始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积极找寻人与动植物的奇妙共振。
正如一位教育观察者评价:“不是少年在等待长大,而是城市主动将时代命题化作少年触手可及的实践课题。”
宁波率先在全国建立自然笔记导师团队,34名导师带着100余所学校的孩子,记录大自然;江北甬江道红领巾议事厅里,少年们热烈讨论社区提案,为自己的调研报告影响城市决策而兴奋;今年宁波首次邀请48名学生“小代表”与人大代表一起督办建议……
少年力量就这样真实地融入宁波脉络,这座“海纳百川”的城市,也赋予“成长”更深的内涵——不再“候场”未来,而是激活当下,让少年先行。
或许,少年的声音尚且青涩,但那些关于生命、速度和自然的思考,正汇入城市发展的壮阔和声。少年的肩膀,终将在“主动赋能”与“时代使命”的碰撞中,变得坚实而有力!
汤益恺在西双版纳寻觅螳螂踪迹。(采访对象 供图)千年港城归来仍“少年”
随着颁奖舞台大屏幕上,全网传播量超10亿次的“盛徐荦跪地施救”视频,再次呈现,时光仿佛回溯。
2024年7月5日那个夏夜,鄞州区盛世天城小区篮球场上,一名打球男生突然倒地不起,身体抽搐,伴有喘息式呼吸。在场的盛徐荦敏锐地察觉到,这是心搏骤停的典型表现,他毫不犹豫,跪在地上展开心肺复苏(CPR),一旁的居民也配合进行人工呼吸,直到11分钟后,120急救人员赶到现场“接力”。
“他的CPR心肺复苏堪称教科书!”救护人员惊叹。而这位救人少年早已悄悄离去,他急着向妈妈徐金梅“汇报”:“我刚才救了个人!”
徐金梅,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一手创立“守护生命应急救护志愿服务队”,传播急救知识。不久前,也是在小区附近,她救治过因车祸大出血的老人。放眼宁波,全城222万注册志愿者、1.7万余志愿服务组织,无数个“徐金梅”汇聚成这座全国文明城市“七连冠”之城的精神脊梁。
这一刻,少年眼中闪烁的骄傲,是终于“像母亲一样,成为生命的守护者”,这何尝不是城市精神的清澈倒影?
“我陪孩子读经典”(宁波市文明办 供图)宁波,拥江抱海,底蕴深厚。七千年文明淬炼出独特的城市内核,有海洋文明的拼博基因,也有阳明心学的精神图谱,还有实业报国的筋骨血脉。宁波充分挖掘这些禀赋,巧妙地贯穿少年成长轨迹:经典、非遗、武术等传统文化全面进校园,152个校园戏曲社团“唱”出14朵耀眼的“小梅花”;在“我陪孩子读经典”推荐书单中,约14%的书籍与宁波元素相关;全城138个走读点位地图,涵盖越窑、港口等宁波特色文化元素……
一系列文化浸润,唤醒少年对身份坐标和本土文化的认同,从而将城市的历史底蕴与未来发展紧密相连。
这种城市文化自信的流转,也正汇聚成宁波当下最需要的精神力量。作为东部经济强市,宁波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能扛住全球经济的“风浪”,离不开强大的文化内核来凝聚人心、激发斗志。
向内,宁波是民营经济大市,民营经济贡献65%的地区生产总值。当前,宁波许多民营企业进入“掌舵人”代际传承、新老交替的重要阶段,但“宁波帮”务实、勤奋、反哺家乡的精神却从未断层,越来越多接力者“向下生根”实体经济,“向上生长”拥抱科技变革。
这就不难理解,宁波千年港城能在漫漫岁月长河中,始终保持少年锐气,薪火不断。而港城的“舵”,也终将稳稳交托到新时代少年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