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市敖平镇“四维”齐驱
打造县市新城高质量发展北部门户
为深入贯彻落实成都市县市新城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全力助推彭州从县市新城向“8小龙”目标加速跃升,敖平镇紧紧围绕“千亿城、百万人、副中心”宏伟蓝图,立足资源禀赋、科学谋篇布局,精准部署“畅通区域枢纽、深耕川芎产业、建强中心城镇、激活消费门户”四大核心任务,奋力谱写服务县市新城高质量发展的敖平新篇章。
壹
畅通发展动脉
构建北部门户枢纽新格局
巩固门户区位优势
立足彭州东北门户战略定位,充分发挥敖平镇紧邻成都第三绕城高速、川西旅游环线的独特地理优势,强化与德阳什邡等毗邻区域的快速衔接,依托日均近万人次的过境流量,持续巩固和提升敖平作为彭州北部门户枢纽的核心支点地位。
加速路网优化升级
加速构建彭什区域“进城消费、上山旅游”20分钟高效经济圈,系统性提档升级镇域内部路网体系。全面摸排并着力打通彭什毗邻区域关键道路瓶颈,重点推动“断头路”贯通工程,优化提升彭什连接道路,现已完成彭什交界地带道路提升工程5个,计划两年内再完成道路通达类改造项目4个。
深化区域交通协同
依托镇域现有公共交通、区域巴士等交通线路,配套完善智慧交通设施,强化风筝节、西瓜节等重要节点交通秩序保障;服务过境及旅游车辆,共同构建高效畅达、智慧便民的区域一体化交通新格局。
贰
深耕道地优势
做强川芎“园中园”
夯实全产业链基础
立足敖平全国最大川芎种植基地(种植面积超4万亩)、年产值近5亿元、辐射全国20余省份的产业优势,持续推动一二三产业强链延链,为彭州经开区中医药大健康产业提供坚实支撑。
推进标准化规模化种植
聚力推广“稻芎”轮作模式,建成彭什交界带200亩川芎标准化种植样板田;全面应用ISO国际标准和道地药材“352”标准体系,在川芎种植核心区全面建成绿色高产核心示范基地。
深化产业链创新升级
联合运营国家级川芎科技小院,启动川芎茎叶新食品原料申报;加快建设川芎种质资源圃,收集保存20余种优质苓种;力促新绿色科创物流加工组团、厚宇川芎饮片基地投产达效;积极对接嘉道博文等龙头企业,持续扩大川芎精深加工规模,提升产业附加值。
叁
强化功能承载
建设宜居宜业中心强镇
深化基层治理效能
激活“四网融合”体系,健全“网格长+核心户+邻里哨”的微网发现机制;强化社区工作者素养,力争社区专职工作者持证比例每年增长13个百分点以上;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每月常态化召开“彭友·爱邻”协商议事会11场,切实解决群众问题。紧紧围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要求,扎实推进小区治理提质增效,总结推广星河村星宏小区、凤泉村长泰苑小区信义治理经验,实现多方参与、协同共治、和谐有序的社会格局。
完善公共服务供给
打造惠民综合服务体,年内建成镇域中心口袋公园,优化村(社区)为老服务站点设施布局和功能,拟新建为老服务点3个。动态完善“一老一小”服务清单,推动完善老年助餐点服务;开展互助养老公益创投项目,探索建立”一老一小“融合服务点,为居民提供优质暖心服务供给。
优化城镇环境秩序
持续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打造干净整洁的城镇面貌。强化市容秩序规范管理,着力整治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等顽疾;系统推进城镇风貌提升,加强重要节点景观巡查;全面排查整治安全隐患,筑牢城镇安全基础。
持续做好进解优促
加强企业走访对接,在每月全覆盖走访基础上,提升响应效率与解决深度,确保诉求解决率保持100%;依托“政企负责人直通车”及“线上+线下”双渠道,精准对接企业政策、资金、人才、场地等共性诉求,并高效解决“沟渠引流”“平场施工”等个性难题。重点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和上规培育,力争规上工业企业数量与产值再上新台阶。
肆
激发消费潜能
塑造北部消费“第一站”
打造特色体验场景
围绕“文旅+百业”“百业+文旅”战略,重点打造串联敖平非遗、自然资源和文旅IP的特色消费场景,加速推进非遗风筝馆建设,策划推出正觉寺白塔“光影夜游”体验,实现“非遗+场景”深度结合;着力构建山地运动集群,启动石龙山洞穴营地项目建设,打造集“非遗体验、康养度假、山地户外”于一体的生态体验链;同步加快川芎茶工坊、七星膳食居药膳体验中心等项目建设,进一步丰富康养旅游内涵。
强化引流与吸引力
升级策划“西瓜采摘+钓虾研学”亲子活动,创新推出“禅意药膳漫享”等沉浸式体验项目,丰富康养旅游产品体系。整合运用川芎药香、七星泉眼、生态虾宴、林海睡眠等特色元素,面向成德绵过境游客开展精准营销。持续强化“入彭第一站”的独特吸引力,构建多元化、高品质的消费业态矩阵,提升区域消费能级。
敖平镇将坚定贯彻“枢纽畅联、产业深耕、城镇强基、消费激活”的发展路径,扎实推进各项高质量发展任务落地见效,奋力为彭州实现“千亿城、百万人、副中心”宏伟目标贡献敖平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