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贵阳晚报)
然而到店后
眼前的景象让她大跌眼镜
菜品与视频相去甚远
部分食材甚至出现变质
投诉无果后
小张只能留下差评
“实物与视频严重不符
分量少,食材不新鲜甚至变质。”
这是不久前
广西贺州市平桂区检察院
干警小张(化名)
被网红“种草”美食
却踩坑的遭遇
一条条“实物与宣传不符”“食材变质”
的差评背后
藏着的是流量时代里精心包装的
“美颜陷阱”
如何撕开网红探店的乱象面纱
推动行业全链条整改
让网络餐饮消费真正回归透明与安全?
平桂区检察院在梳理类似投诉时发现
辖区内针对网红推荐餐饮店的差评
集中指向“分量少”“食材不新鲜”等问题
检察官敏锐察觉
这并非简单消费纠纷 【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
网红以“真实体验”为幌子
通过短视频附团购链接推广餐饮
实则是未显著标识的“广告”
涉嫌虚假宣传
侵害消费者知情权与选择权
扰乱市场秩序
为此
检察官筛查200余条探店视频
走访市场监管、网信等部门
了解运行机制
并化身“探店者”实地调查
发现探店达人靠剪辑、“美颜”夸大宣传
引导消费却不标“广告”
部分餐饮店还存在
营业执照、健康证不全或过期等问题
形成“虚假宣传—诱导消费—权益受损”的灰色链条
面对乱象根源
检察官并没有止步于个案查处
平桂区检察院依据
《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
向具有监管职责的行政机关
制发检察建议
督促其依法全面履行广告监督管理
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
对涉案广告发布者、涉案餐饮商家的
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规范“达人探店”等行为
加强“广告”标识适用
进一步加强
对辖区互联网广告发布者的监督管理
对此
行政机关迅速亮剑
对涉案餐饮商家进行集中警示约谈
制发《责令改正通知书》限期整改
并加强“达人”内容管理和广告审核
同时在辖区开展了互联网广告
专项整治工作
出动执法人员21人次
检查辖区餐饮经营主体26家
排查抖音、微信视频等平台商家30家次
责令下架违法短视频100余条
如今
当消费者再刷到本地探店视频
变化清晰可见
带有购物链接的视频显著标明了“广告”
消费者可以轻松辨别内容性质
“以前看视频觉得是真实分享
容易冲动下单
现在看到‘广告’标签
自然会多看看评论区和其他信息
消费更理性了。”
一位网友的反馈道出了变化
来源:法治日报
编辑:陈旭 |审校:田原 |审核: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