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河末端岸边将新添一处近248公顷的生态空间。朝阳区金盏乡附近,从东北护城河起源的坝河汩汩而来,流经沙窝闸后汇入温榆河。在坝河最后6.7公里,沿线自然生态水岸已现“雏形”,末端坝河口蓄滞洪区正紧锣密鼓地施工,今年年底将向市民开放。
坝河口蓄滞洪区的金盏花岛。 北京市水务局 供图可调蓄雨洪338万立方米
坝河是温榆河支流,承担着北京中心城区主要防洪排涝任务。新建坝河口蓄滞洪区可实现“平急两用”。平时,它是向市民敞开的“城市绿肺公园”,是附近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急时如汛期,它将如同“大水壶”存蓄坝河流域的洪水,拦洪削峰。
昨天下午,记者从沙窝村登上坝河口蓄滞洪区一处亲水平台,蓄滞洪区整体已初具规模。一座31米高的建筑物蒙着安全网,正在加紧施工中。“那是蓄滞洪区新建的水情观测塔。”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分院设计所副所长舒斌龙告诉记者,汛期水务工作人员可以登高观测汛情,平时游客可以远眺观景。
在6.7公里河道老堤的外侧,一条新堤正在构筑,共将形成13.4公里的连续堤防,并在末端与温榆河堤防衔接,用于保障防洪安全。
除坝河口蓄滞洪区,项目还建设了老河湾蓄滞洪区,并建设4座分退洪闸,总共能实现338万立方米的雨洪调蓄。“如坝河流域发生超标洪水,限泄流量时可以启用两处蓄滞洪区,通过闸门调度能提前腾出库容,让蓄滞洪区存蓄洪水,有效保障城市副中心等下游地区的防洪安全。”舒斌龙表示。
打造特色双堤风景道
虽然还未完全落成,但坝河口蓄滞洪区宜人景色已初见端倪。向坝河口蓄滞洪区水岸望去,两岸绿意葱茏,水域中心还保留了不少高大的古树。
岸边一块宣传板上的效果图里,五裂荇菜花瓣形状的绿地加上一块浮岛,共同构成一座“金盏花岛”。蓄滞洪区里的金盏花岛不仅颜值高,还将发挥大作用。舒斌龙介绍,金盏花岛规划设置了剧场,可以举办表演等活动。这个岛也是一处码头,从颐堤港码头到城市副中心的坝河游船航线年底开通后,可以在这里设置站点。
成片的林带与周边农田形成了大美野趣生态空间。4.4公里的环湖路,多类型的亲水栈道、滨水码头、休闲场地及观鸟设施让人流连忘返。
“未来,市民可以骑行在水边,骑行在林荫中,骑行在风景里!”坝河边,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分院设计所副所长刘华描述项目开通后的场景。依托于老堤和新堤,水务部门打造了26.8公里的特色双堤风景道,并新建3座跨河特色人行桥,实现了两岸慢行自由畅通。多部门联合对河岸空间进行生态重塑,营造水岸休闲画卷,让“伴着河流骑回家”成为可能。
全市通航里程力争超百公里
近年来,朝阳区积极推进坝河滨水空间“蓝绿交织”,“水岸融合”进入新阶段。
“原来,我们项目河边商业的招商率一直在30%左右。”首创·郎园station 副总经理王彦回忆,去年坝河(酒仙桥路至郎园段)滨水空间建设工程完成后,1个月内招商率就达到100%,商业活力尽显。
河岸与园区的围墙拆了,商户与消费者通过“水”连接起来。昀庭餐厅负责人赵丹介绍,越来越多的市民从滨水空间溜达过来,客流量也跟着上涨。
“目前,大运河、潮白河、昆玉河、亮马河等河段已实现游船通航,全市天然河湖游船通航里程已达80公里以上,年底前全市天然河湖通航里程将力争超100公里。”北京市水务局运行管理处副处长张松介绍。
本报记者 胡子傲 实习生 牛润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