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全国妇联女性之声)
在浙南群山环抱之中,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百丈漈镇石庄村宛如一颗蒙尘的明珠。2013年,当赵小红接过这个负债90多万元的“空心村”时,村庄破败,几乎全村搬空,只剩下十几个老人,一幅颓败景象。十多年后的今天,石庄村已成为年盈利70万元的省级3A景区村,村民人均收入翻了几番。
带领村庄走向转型
“当时村里到处都是破房子,年轻人全走光了。”赵小红回忆道。这位1971年出生的女书记敏锐地抓住了浙江省申报历史文化古村落的机遇,带领村民开始了“环境整治,文化挖掘”的复兴之路。村“两委”带头,党员群众齐上阵,义务劳动半个月清理河道、拆除违建。更难得的是,他们深入挖掘“文公武德,和美石庄”的千年文化,整理民间传说、收集农耕文物。2015年,石庄村成功获评省级历史文化古村落,700万元奖励资金成为发展的“第一桶金”。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有村民不理解环境整治,甚至有过激行为,赵小红没有退缩,她挨家挨户讲解规划蓝图,用真心化解矛盾。当一位村民的破旧老屋被改造成精品民宿后,年租金收入让他成了村里坚定的支持者。“要让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赵小红说。
组建团队突破收入
赵小红着手挖掘像古屋、古桥、古民居等石庄村独特的资源来发展村庄的旅游,带领村“两委”探索出一套“认养模式”,实施“老屋盘活计划”,鼓励村民将闲置的古民居、农房流转出去,借以吸引客商进驻投资。村集体总收入在赵小红的带领和谋划下“转负为盈”,达到了180多万元,年经营性收入突破到50万余元。
村庄发展步入快车道,村民的期待值也升高了,如何拓宽增收渠道、引进多元产业成为新课题。赵小红充分发挥出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桥梁作用,走遍全村倾听民声,发现许多村民对短视频助农兴趣浓厚却缺乏经验。为此,赵小红带头组建新媒体团队,她自己也学会了拍短视频,做直播。
文化赋能共同致富
更令人惊喜的是文化赋能带来的乘法效应。赵小红借势百丈漈景区“武侠热”,亲自上阵拍摄宣传片,在飞瀑绝壁间“飞檐走壁”,被网友称为“会飞的村支书”。一次契机,赵小红促成了专业教育机构引进,发扬“林文赵武”文化精髓,推进相应主题的“文化+场景”开发,打造了山水间幼儿研学生态体验特色基地。人流庞大的研学团队接待,不仅为石庄带来了人气,也为老百姓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还带动农产品销售。看着石庄经验开花结果,2024年省人代会上,赵小红提交了《关于支持文成县打造全域研学基地的建议》,以石庄村的成功经验,论证“文化研学驱动山区共富”的可行性,助推文化促振兴的共富案例在26个山区县复制推广。
走在今天的石庄村,古民居修旧如旧,石板路蜿蜒曲折,游客络绎不绝。村口牌楼是村民自发筹资修建的,赵小红说:“乡村振兴要靠大家齐心协力”。从负债累累到年收入180万元,从“空心村”到“网红村”,石庄村的蜕变印证了一个道理:守住绿水青山,就守住了发展的根基;激活文化基因,就找到了致富的钥匙。
作为村党总支书记,赵小红始终扎根乡土。她组织“千岁旗袍秀”“邻里拳友会”,丰富村民精神生活;成立妇助会帮扶困难群体;调解矛盾纠纷促进乡风和谐。在她看来,“两山”理念不仅是发展指南,更是为民情怀的体现。
征途漫漫
惟有奋斗
致敬每一位奋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