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草原云
“对低洼、积水严重田块,要及时清理田间排水沟渠。”“结合天气预报,提前疏通周边排水沟渠”……8月18日,武川县可镇的产业辅导员奔走在田间地头,从排查沟渠淤堵到指导农户开挖临时排水通道,用细致入微的服务将天气对粮食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
2025年以来,呼和浩特市的乡间小路上多了一群特殊的“赶路人”——67名年轻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农牧业产业辅导员,怀揣着助力乡村振兴的热忱,分赴全市67个脱贫村,开启“点对点”精准帮扶。他们的身影穿梭在田间地头、养殖棚舍,以精准服务破解产业发展瓶颈,用农业科技激活乡村振兴动能,在基层一线唱响“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时代强音。
产业辅导员化身“政策宣传讲解员”,积极开展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玉米大豆马铃薯生产者补贴、市本级促进蔬菜产业发展政策“菜五条”、现代设施农牧业建设贷款贴息等惠农惠牧政策的宣传与解读,让党的惠民政策走进田间地头,让村民深刻认识到党对农村发展的关心与支持。
同时,产业辅导员还是“农技指导员”。他们聚焦种养关键环节,开展实地指导,将玉米密植调控、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先进技术送到农户手中,把党的科技兴农理念落到实处。
产业辅导员们深知,只有让脱贫村的产业持续发展,让村民真正富起来,才能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他们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在武川县引进现代草产业科技示范园区、蛋鸡养殖示范园区蛋鸡扩建及配套工程、现代农业--食用菌(灵芝菇)生态养种植基地等一系列现代农业项目,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在清水河县宏河镇引进特色林果基地及数字育苗中心建设项目,带领村民共同致富。村民们在产业辅导员的指导下,看到了科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效益,更加坚定了“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
产业辅导员下沉一线后,面对脱贫村群众的急难愁盼,主动担当“问题协调员”,始终将村民的需求放在心上,以实际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武川县二份子乡五份子村计划购置种公羊,产业辅导员第一时间对接县农牧局,明确补贴政策和办理流程,筛选出两家种公羊场,让村民省心又省钱;在清水河县喇嘛湾镇杨西梁村,建设高标准农田遇到难题,产业辅导员邀请专业人员实地研判地理条件,为项目落地奠定基础……
7月中旬强降雨来袭,产业辅导员们迅速变身“抗灾应急员”。他们第一时间推送预警信息、传授防灾技术,发放《农业防灾减灾手册》等资料,覆盖玉米、马铃薯等作物应急管理要点,用快速响应筑牢产业“防护墙”。
产业辅导员开展各项工作的过程中,村民们看到了产业发展的美好前景,坚定了跟党走的行动自觉。大家纷纷表示,要齐心协力发展产业,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下一步,产业辅导员将与驻村第一书记、村“两委”班子紧密协作,围绕产业规划实施、资源协调、问题破解等关键环节,凝聚多方力量共促发展,推动脱贫村产业从“有”向“优”转变。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韩雪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