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本报讯【记者 祖兆林】
日前,《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获悉,江苏省区域创新能力排名跃升至全国第二,累计获批牵头建设重点实验室44家、国家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14个,落地首个全国高校区域技术成果转移转化中心;现有高新技术企业超5.7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8.9万家。江苏省委金融办常务副主任巩海滨介绍,近年来,江苏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成效显著,有规模大、增长快、数量多等突出特点。规模大,是指为科技型企业的信贷规模大——2024年末,全省高新技术、专精特新等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突破2万亿元,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以上。增长快,是指科技型企业信贷增长速度快——2024年末,全省高新技术、专精特新等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6.03%,较全省贷款平均增速高近15个百分点。数量多,是指上市科技型企业数量多——目前全省科创板上市公司114家,占全国五分之一;今年上半年新增科创板上市公司3家,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和新增数量均为全国第一;上市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分别达到228家、303家,分别位居全国第一、第二。
巩海滨表示,面对科技金融大文章,优化顶层设计尤为重要。在加强对科技产业谋划指导的同时,江苏建立起省级支持科技企业融资工作联动机制,针对科技企业融资制定出台一揽子政策,并按季度评估考核。
为了推动产业创新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江苏加快培育耐心资本。去年组建了总规模500亿元的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两批36只产业专项基金已经落地,其中天使、早期类基金8只。据悉,新的一批政府引导基金正在撬动更多产业基金,助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南京、苏州作为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的试点城市,已经与五大国有商业银行旗下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全部签约,总规模达700亿元,重点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在全省完成工商注册的股权投资基金共9只,储备项目超500个,融资需求超百亿元。
与此同时,抓住江苏产业技术研究院这一“试验田”,江苏创新“拨投结合”新模式,向高校、科研机构和科创企业给予资金支持,共享利益、共担风险,全省80%以上的科技企业孵化器设立天使投资基金。数据显示,2024年,我省企业获得股权投资1603起,融资金额818亿元,占全国总数的19%和12.8%。
近年来,江苏持续加大科技型企业上市力度。目前,江苏境内上市公司已突破700家,约占全国的八分之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省新增首发境内上市公司12家,居全国第一,其中有11家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涉及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行业。
为进一步提升科技企业上市、利用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江苏建立高质量推进企业上市挂牌工作小组,与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常态化开展“省所对接”活动;搭建“证券江苏”服务平台,建立全省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入库企业超400家。巩海滨介绍,下一步,将从企业上市、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值管理等多方面持续推进,并积极部署推动各地组织项目储备,带动更多私募股权投资资金向江苏集聚,让科技型上市企业成为科技产业创新的龙头和重要牵引。
“现在,江苏已有科技信贷产品工具100余个,还有‘专精特新贷’‘苏科贷’‘科技创新企业贴息贷款’‘设备担’等政策性贷款产品。我们正在加快推动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建设,每年都将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对接会,搭建面对面的桥梁。”巩海滨表示,同时还依托于江苏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创设“科技金融类贷款”专板,整合相关政策、服务等内容,让科技企业融资多走“网路”,少跑“马路”。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累计帮助8468家专精特新企业获得授信4916.8亿元。
江苏持续推动区域性股权市场建设,精心打造江苏本地资本市场“四板”市场,开设“专精特新”专板,专门服务专精特新企业,建立孵化、规范、培育多层次支持体系。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专板汇聚企业达1266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6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79家,通过银行专属贷、融资路演等多种方式帮助专板企业实现融资77.45亿元,助推8家专板企业通过“绿色通道”在新三板挂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