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接近尾声,蝉鸣声里藏着少年们未尽的欢愉,也悄然带来新学期的期许与挑战。如何让不同学段的孩子告别“假期模式”,从容拥抱新学期?本期《南宁教育周刊》邀请我市优秀班主任代表结合自身教学经验,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提出具有实操性的心态调整建议,助力学子在新学期轻装上阵,蓄力启航。
找准节奏 快速适应
做客嘉宾:李家林(南宁市第一中学教师,从教12年,获评广西优秀共青团干部、南宁市教学骨干、南宁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获得第七届全国中小学英语教师技能大赛决赛高中组二等奖)
高中生活强调自主性,把日常琐事打理好,才能有更多精力投入学习。以下方法能有效缓解高中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焦虑:
学习适应:建立“知识关联网”,画一张“思维导图”
高中知识不是孤立的,很多科目都存在内在联系。建议同学们每天花10分钟画一张“思维导图”,把当天学的内容和之前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既能加深理解,又能避免知识碎片化。
社交适应:从“微小互动”开始,加入“同频圈子”
在同桌借橡皮时递过去;小组讨论时主动说一句“我觉得这个观点可以补充”;放学时和同学说声“一起走吗”……这些微小的互动,会慢慢汇聚成熟悉和信任,帮助自己快速融入集体、建立友谊。
还可以加入篮球社、田径队、文学社等,哪怕是和几个同学组建一个“作业互助小组”,一起讨论难题、分享笔记,也能在合作中增进友谊。
生活适应:制定“时间表”,照顾好“身体本钱”
每天早上花3分钟写下“必做事项”,比如“今晚背30个英语单词”“明天要交物理作业”等,每完成一项就打个钩。周末时,花10分钟总结本周完成情况,调整下周计划。保证每天7至8小时睡眠、三餐按时吃、每天散步或做简单运动,能让大脑更清醒。高中是场持久战,身体健康才是冲刺的底气。
心态适应:允许自己“有过渡期”,找到“情绪出口”
如果月考成绩不理想、和新同学相处有隔阂,别责怪自己“不够好”,而是给自己设定一个“适应缓冲期”,告诉自己:“慢慢来,我在进步就好。”
压力大时,别硬扛。可以写“情绪日记”,把烦恼写下来,很多时候写完就会觉得轻松不少;也可以找信任的老师、家长聊聊,他们的经验或许能帮你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还可以去操场跑两圈,让汗水带走坏情绪。
轻启新程 稳驭风帆
做客嘉宾:栾瑞冬(南宁市三美学校教师,高级教师,获评青秀区优秀教师,获得全国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评比全国一等奖、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素养大赛初中组广西一等奖、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成果评比广西一等奖)
新学期即将到来,无论是踏入初中的小学毕业生,还是升入更高年级的初中生,都将迎来新的挑战。别担心,这份“心”秘籍能助你们从容启航。
身心状态的调整非常关键。建议同学们提前一周开启“晨光上学模式”,每日清晨洗漱后深呼吸、对镜微笑,以积极状态开启新一天。在笔记本上记录点滴进步、尝试与感恩,通过自我肯定积蓄前行力量。
学习上,告别宏大空洞的目标,从具体可量化的“微目标”开始。例如“每天专注背诵20个英语核心词”“每天用英文记录家庭趣事”……每完成一项“微目标”,都是对自信的加码。学科转换时设置5分钟“缓冲带”,整理桌面或闭目清心,实现高效切换。做错的题别轻视,建立个性化错题本,用不同颜色标注知识漏洞类型(如语法模糊、审题失误、单词漏洞),每周梳理半小时,将弱点转化为提升的跳板。
不妨与同桌或邻座发起“三个共同点”挑战——都爱打篮球、都喜欢古诗词、都曾早起爬山看日出……在趣味互动中打破陌生壁垒。组建“学习生活联盟”,与同学轮流担任“小讲师”梳理课堂要点,教与学相长;遇到情绪或学业困境时,主动向班主任或心理老师求助。
同学们,成长是破浪前行的航程,请相信,扎实的积累终将在时光中绽放光芒。愿你们沉静锚定目标,开放拥抱挑战,在初中的海洋里乘风破浪!
能量满格 快乐升级
做客嘉宾:周春燕(南宁市五象新区第一实验小学教师,所带班级获评“南宁市优秀班集体”)
快乐的暑假生活即将结束,新的学习旅程就在眼前。老师特意准备了“开学通关秘籍”,快来看看吧!
秘籍一:按下“暂停键”,盘点精彩假期
回忆闪存卡:静心10分钟,写下暑假里让你印象最深刻的3件事(比如:学会游泳、参加实践活动、学会做一道新菜)。重点写下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成果展示台:把暑假作业、手工作品、练习的才艺等整理好,对着它们说一句:“这个暑假,我真棒!”建立成就感。
秘籍二:校准“生物钟”,找回学习节奏
从今天起,恢复到上学时的作息,早起早睡。每天固定1至2个时间段,模拟上课状态。在这段时间里,远离手机、电视,安静阅读课外书30至40分钟、练字一页,或者复习上学期薄弱知识点。
秘籍三:升级“装备库”,营造学习氛围
逐一检查文具,将铅笔削好、橡皮备足,确保尺子刻度清晰、笔袋干净、水杯完好。缺什么立刻列入采购清单!
打造“学习能量角”,清理书桌,移除无关杂物。保持一个整洁、安静、光线充足的学习环境,能让你更快进入学习状态。
校服以及红领巾要提前清洗、熨烫,叠放整齐,仪式感能提升对新学期的期待。
秘籍四:绘制“新蓝图”,设定清晰目标
在“心愿便利贴”上认真思考新学期在学习、习惯、兴趣、交友等方面,你最想达成的1至2个小目标是什么?写好后把它们贴在书桌或床头。收心不是“收起快乐”,而是将假期积攒的能量转化为新学期的动力,相信同学们一定能以最佳状态迎接新学期!
收心“三步” 趣味引导
做客嘉宾:谢丽梅(南宁市凤翔路小学教师,从教23年,获评自治区中小学实践活动先进个人,有丰富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所带班级多次获评“南宁市优秀班集体”)
新学期的铃声已悄然临近。怎样帮助孩子以饱满的情绪开启新学期?老师分享一套“收心三部曲”,为不同学段的孩子量身定制收心方案。
针对一年级学生,可以用游戏化解陌生,点亮入学期待。刚入学的孩子对校园既好奇又紧张,用游戏帮他们“热身”最合适。可开展“校园小剧场”活动,让孩子们轮流扮演老师、同学,模拟上课举手、请教问题等场景,让校园规则变得有趣;开展“书包找朋友”游戏,引导孩子们把文具当成书包的“小伙伴”,在玩的过程中学会整理书包;开展“沙漏魔术师”游戏,引导孩子们用沙漏计时,说句“沙子落完,我们就起床啦”,让规律作息变得更容易接受。
针对二年级学生,可以通过活动重建生活、学习规律,唤醒校园活力,比如,“闹钟变奏曲”,引导孩子开学前一周每天早睡、早起各10分钟,让生物钟悄悄回归;“任务盲盒”,准备几张小纸条,分别写上“整理书桌”“给好朋友画张欢迎卡”等任务,孩子每天抽一个完成任务,就像拆玩具一样,变得有趣且有动力;“睡前小火车”,和孩子交流“今天为开学做了什么”“明天计划做什么”,在轻松的对话中,将孩子的思绪逐渐引回校园。
三年级是学习的“爬坡期”,通过设定目标为孩子点燃动力,以“小挑战”帮助孩子收心。比如和孩子一起绘制“新学期愿望清单”,涵盖学习、兴趣、技能、交友等多个方面。把大目标拆成小任务,比如“每天练5道口算”“每周和同学合作一次”。看着小目标一个个实现,孩子会更有动力迎接新学期的挑战。
突破自我 勇敢出发
做客嘉宾:姚建美(南宁市第三十三中学教师,高级教师,从教10年。获得广西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国家安全教育“精彩一课”一等奖)
电影《浪浪山小妖怪》的叩问与回答——“你到底想要什么?”“我想要成为我喜欢的样子。”这响亮的回答,是我们新学期的号角。勇敢出发,告别名为“舒适”的浪浪山,这份指南伴你启程。
整环境:收纳娱乐品,做自己学习的主角
整理书桌,收起游戏机,摆上课本和计划本。这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整理,更是在告诉自己:“我要做新学期的主角。”准备好新文具,带着仪式感踏上征途。
调作息:每天早睡15分钟,激活前行动力
把作息调回“学校模式”,每天早睡15分钟。规律的睡眠,能够保障满满活力,激活前行动力。
查缺漏:记录疑问点,带着问题向前走
《浪浪山小妖怪》名句:“取经路上可以迷路,但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同学们在复盘暑假作业时,记录没弄懂的知识点,查漏补缺,也是为了更清楚自己要去哪里。把疑问记下来,开学后主动请教老师、同学,这便是突破自我,请大家找到自己的起点,重新出发。
定目标:写下心中所想,用行动寻找答案
《浪浪山小妖怪》名句:“山的后面是什么,我要自己去一趟!”新学期是未知旷野,清晰目标是指南针。请同学们静心思索:学科如何精进?习惯如何养成?将大目标拆解为月计划、周任务、日清单。踏实地前进,便是答案。
“浪浪山”外,也许是另一座山,也许是无限旷野。重要的并非终点,而是你出发的姿态与每一步的坚定。新学期,愿我们勇敢离开旧日的“浪浪山”,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精准施策 分层指导
做客嘉宾:黄叶卿(南宁市兴宁区兴园路初级中学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9年,获评南宁市优秀班主任、兴宁区优秀班主任,所带班级多次获评“南宁市优秀班集体”)
告别假期轻松节奏,初中生如何快速适应新学期?快来看看这份实操性“收心指南”吧。
七年级学生——用“温和过渡”建立新节奏
刚入初中的学生需适应课程增多、节奏加快的变化。开学前,同学们可以彻底清理书桌,将假期娱乐设备暂时“封存”,换上崭新的计划本和学科文件夹。家长与孩子共同制定“渐进式作息表”,每天提前15分钟入睡/起床,用晨间朗读或晚间阅读代替刷手机,逐步唤醒学习节律,一周内平稳过渡到上学作息。
八年级学生——用“目标导航”突破瓶颈期
同学们可绘制“目标雷达图”,标注语文、数学等学科的提升目标和具体行动。家长避免频繁说教,并用“家庭成长树”记录进步:每达成一个小目标,就贴上一片写有进步的叶子,让成长可视化。
九年级学生——用“张弛平衡”稳住冲刺状态
升学压力下,科学规划更显重要。同学们可采用“三段时间法”:课堂专注核心知识,课后划分40分钟巩固区、30分钟提升区、20分钟放松区。家长可设立“每周减压日”,通过骑行、亲子游戏等活动帮助孩子释放压力。准备“情绪晴雨表”,孩子用贴纸标注每日心情,家长和老师据此及时疏导孩子的情绪,避免焦虑积累。
新学期“收心”不是硬邦邦的约束,而是家校用智慧搭建的平稳过渡阶梯。精准对接不同阶段需求,才能让每个孩子轻装上阵,在新学年收获成长与进步。
收心聚力 整装待发
做客嘉宾:梁江澜(南宁市南湖小学教师,从教37年,获评南宁市教学骨干、南宁市优秀班主任、南宁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等,所带班级多次获评“南宁市优秀班集体”“南宁市红旗中队”)
同学们,美好的假期即将结束,大家要为开学做准备了。赶紧来看看这份收心计划,从容迎接新学期。
积极暗示,调整心态。要从“休闲模式”切换至“学习模式”,同学们是不是有点不情愿,甚至紧张不安?我们可以尝试接纳这些情绪,并从现在开始慢慢调整:用积极的词语和动作暗示自己,比如“我又能回学校和好朋友玩了”;焦虑时进行深呼吸,放松心情,也可以听歌、吃美食、运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以平和稳定的心态迎接开学。
规律作息,告别“假期模式”。从假期的松弛到开学后的相对紧张,两种状态的转换需要一段时间过渡。大家可以在开学前调整生活作息,循序渐进回归上学状态。比如早睡、早起提前10至20分钟,按照上学时的作息时间安排饮食起居;上午9时至11时,正是日常上课时间,要减少电子产品、娱乐游戏的干扰,静下心来读书、写字,下午做做家务,到室外跑跳、运动。
温故知新,明确目标。临近开学,列一份“暑假收尾清单”,将没看完的书、没完成的作业一一罗列,做完一项划掉一项,收获满满成就感。如果仍有未完成的假期作业,可以尝试具体拆解法,列个计划表,每天完成一部分。通过以上行动,提醒自己即将开学,为新学期做好准备。
反思自己上学期的得失,找准新学期努力的方向,以短期计划为周期,设定1至2个具体可行的小目标,以适合自己的节奏逐步推进。相信同学们都能够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元气满满地迎接新学期。
心归校园 智启新程
做客嘉宾:滕敏(南宁市罗贤路小学教师,获评南宁高新区小学语文、道德与法治学科优秀教师,获得南宁市小学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语文学科三等奖)
新学期的铃声即将敲响,低年级的孩子如何从轻松惬意的“假期模式”,平稳切换到规律有序的校园生活?这份收心计划,可助力孩子们快速融入新学期。
调整生活节奏。在开学前两周,同学们开始调整作息,每天提前10分钟调整起床和睡觉时间,直至与学校作息同步。搭配完成“睡前三件事”:整理第二天衣物、收拾书桌、收拾书包。吃完早餐后,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唤醒身体活力。
引导心理状态。同学们可以罗列“愿望清单”,用图画或简单文字写下新学期的小目标,如“背诵古诗”“学会踢足球”等,再将清单贴在书桌旁,每天完成一项。还可以给好朋友写“开学邀请卡”,约定一起做的事,比如跳皮筋、阅读一本好书等,增强社交期待感。
学习状态巧衔接。语文科目可以开展“拼音儿歌接龙”“故事接龙”等活动;数学则模拟超市购物计算花费;英语通过“动物单词模仿秀”,激活对已学过单词的印象。
培养良好习惯。根据握笔书写示意图,调整好书写姿势,练习书写,开始每天写3行规范字,后视情况自行增加练字量。每日阅读25分钟,阅读完毕后把看到的有趣情节或学到的新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父母可检查任务完成度,用表扬强化行为,逐步形成好习惯。
相信孩子们能在温暖而有序的氛围中,从假期模式自然切换到学习模式,以活力满满的状态拥抱新学期。
本版文字:覃雨轩 莫俊 陈媚 收集整理 本版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