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创业难,视障人士创业更难。但3年前开业的贵阳市棉花糖盲人推拿馆却立志打造全国首个新消费盲人按摩品牌,先稳扎稳打地在贵阳市场站稳了脚跟,今年又在长沙、海南开设店铺。
罗光祖是贵阳市棉花糖盲人推拿馆的负责人之一,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30岁时突然遭遇后天失明。度过情绪低谷期后,他不想就此荒废人生,决定找点事做。在了解到身边多数盲人朋友都有推拿技巧的情况后,他尝试着开设一家“与众不同”的盲人推拿馆。彼时,怎么个“与众不同”还没具体想法,但肯定不是人们传统印象中的“老、旧、暗”。
为此,罗光祖精心筹备了一年多,走进贵阳市100多家推拿馆,实地了解按摩手法、运营模式、顾客群体等情况。他将众多从业者的经验和总结记在心中,作为养分转化为创业灵感,逐渐形成心目中的推拿馆雏形——装修风格要清新、明亮,房间要宽敞,顾客群体定位为年轻人……
将推拿馆取名为“棉花糖”,来自罗光祖对接触的盲人按摩师群体的印象——虽然收入不高、生活不易,但大多数依然乐观、坚韧、善良。罗光祖希望借助洁白色、柔软、香甜的棉花糖形象,打破人们对盲人推拿馆的刻板印象,形成一种反差感,容易让人记住。此外,这个名字也代表着对盲人群体的一种美好期许,希望盲人按摩师的形象如棉花糖般温暖、包容、坚强和心怀善意。
2022年10月1日,首家棉花糖盲人推拿馆在世纪城开业。与传统的盲人按摩店不同,罗光祖引入了品牌化运营理念,从店面设计到服务流程都进行了标准化、系统化打造,以带给顾客专业与安心的感受。店面的装修风格以“橘+白”为主基调,注重环境氛围的营造,店内还飘散着淡淡的橘香味。罗光祖为店里的技师定制了专业的培训课程。出师后,每月还有考核,考核不过关的技师需要重新参加培训后才能再上岗。为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店内提供草本精油泡脚服务,并开发了按摩锤、花草包等文创伴手礼;为避免顾客躺着按摩时觉得灯光刺眼,特意准备了带有淡香的蒸汽眼罩;按摩床两侧做了内凹设计,方便顾客按摩时刷刷手机。
这一切,都是希望每一位顾客在享受服务的同时,感受到这份事业背后的温度与坚持。正是这种用心,让棉花糖盲人推拿馆逐渐赢得市场的认可。
“顾客最多的时候,店里几十张床都是满的,还有人排队。”罗光祖说,如今在贵阳市已经开设了6家棉花糖盲人推拿馆,分布于花果园海豚广场、数博万达广场、会展中心、小十字等地。帮助60余名盲人技师掌握专业技能,技师月薪超行业平均水平30%,让技师收入稳定,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以标准化培训体系孵化出8名盲人创业者,项目获评“全国创业金奖”。
盲人按摩师叶师傅是棉花糖盲人推拿馆的受益者之一。2018年,叶师傅进入按摩推拿行业,几年下来,月薪在2500元至3000元左右,但叶师傅觉得自己的业务能力提升不大。为提升技能水平,2022年,他选择加入棉花糖盲人推拿馆。
“一开始,我不太习惯这边的服务流程。”叶师傅说,例如,在他之前的认知里,按摩是不需要添加精油的,通过一个月的上岗培训,他才知道按摩中加入精油,不仅能减少摩擦力,让按摩手法更流畅,还有助于疏通经络。叶师傅年轻、头脑灵活又肯钻研,逐渐积累并琢磨出自己专属的手法和强项,受到越来越多顾客的认可。
现在,26岁的叶师傅已经享受店长级别待遇,月薪在6000元至7000元左右。但最令他开心的,还是自己的业务能力有了极大提升。“‘棉花糖’的氛围特别好,没有客人的时候,技师们之间经常会互相切磋技艺,也不藏私,整体进步就很快。”叶师傅说。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汤利
(《立志打造全国首个新消费盲人按摩品牌》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