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毛女》背后的故事
创始人
2025-08-20 04:25:58
0
1951年上映的电影《白毛女》剧照

袁志学

李满天原名李春芳,又名涓丙,别名林漫。甘肃临洮人。1938年到延安参加革命,同年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文艺系学习。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入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学习。初以林漫为笔名,1956年后改名李满天。可能许多人都不知道,他也是最先写出“白毛女”故事的人。

《白毛女》是怎样创作而成的?李满天与《白毛女》有着怎样的渊源呢?

李满天的家在临洮县洮阳镇线市街。家境不是很好,有几亩薄田,一座磨坊,勉强度日而已。不幸的是,父亲40岁刚过就去世了,家里倒了顶梁柱,日子越来越艰难。生活的重担,压在了爷爷和母亲的身上。在李满天幼小的记忆中,母亲整天不停地操劳,既要帮爷爷种地,又要给磨坊筛选粮食。李满天在县城断断续续地上完了小学,成绩优良,家里人又想尽办法送他到兰州上中学,其间李满天开始接触一些进步书籍和革命文学作品。20世纪30年代初,李满天考入北京大学国文系(中文系)后,靠着给人刻蜡版、办油印小报等来筹措学费,即便这样,也基本上每天只能吃一顿午饭。如此清苦的生活,也为他的健康留下了隐患。后来,他患上了肺结核,这种病需要静养,需要营养。可是,李满天就连当时一块钱的住院费都拿不起。1936年李满天从北大肄业,回到家乡临洮。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一批又一批的文化界人士来到西北,宣传抗日救亡、推动文化教育。1937年9月,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顾颉刚到甘肃等地考察教育。1937年10月7日,顾颉刚一行抵达临洮县城,与当时的临洮教育家杨明堂、杨瑞五及《新临洮日报》记者林漫(即李满天)进行了畅谈交流,详细掌握了临洮的文化教育情况。顾颉刚还应李满天的要求,撰写了4000多字的《编印通俗读物的经过》一文。

1938年初顾颉刚又到临洮,在李满天等人协助下创办的讲习会讲课,内容有时事、教育、农业等课程。在此期间,李满天还为顾颉刚收集整理了一个报告、言论集子,将顾颉刚在不同场合和报刊上发表的一系列有关抗日救亡、边疆问题、教育问题的思考研究文章,收集在一起编成《顾颉刚先生在临洮之言论》,广泛宣传。在编写完这个集子之后,李满天经八路军兰州办事处介绍离开家乡奔赴延安,从此投身革命文艺事业。

那些年,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附近的天桂山上住有零星人家,还有一座不大的山神庙。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天桂山上就开始闹“白毛仙姑”。有人看见“白毛仙姑”来山神庙收取供品,吓得村里人不敢去天桂山打柴、种庄稼。眼看着山那边的地一天天荒下去,乡亲们心里发急。于是,有胆子大的人带上土枪,去了天桂山的山神庙,守庙等人,可能因为动静太大惊扰了“白毛仙姑”,最终也没有结果。

1938年,八路军到达平山县杨家庄后听说村里有“白毛仙姑”出没,村民们讲迷信,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全村人都要到庙里供奉。为了改变局面、引导组织群众开展抗日工作,八路军决定一探究竟。当晚,区、村干部与民兵隐藏在庙里,三更时分,果然看见一个披着一头白发的“仙姑”到庙里来拿供品。干部和战士大声问:“你是人还是鬼?”那“仙姑”急急地夺路而逃了。区干部和民兵紧紧追赶,后来追到一个山洞,看见那“仙姑”还有一个孩子。区干部和民兵举枪问她:“你到底是人还是鬼?”这时“白毛仙姑”突然跪在地上,哭诉起来:原来她是山下的村民,9年前,她才17岁,被村里的恶霸地主看中,以讨债为名逼死她爹,把她抢走。到了地主家,她被地主奸污,怀了孕。后来地主又有了新欢,准备害死她。危难之际,地主家的一个女佣人放走了她。她逃进了深山,住在山洞里,生下了孩子。因为晒不到太阳,吃不到盐,几年后头发都变白了。她以野果、野菜充饥,吃庙里的供品,顽强地活了下来。

听了“白毛仙姑”的哭诉,区干部告诉她,共产党来了,世道改变了,并把她救出了山洞,带她重新回到村里,开始了新的生活。下山后,“白毛仙姑”在妇救会控诉了地主的罪行,抗日民主政府镇压了恶霸地主。八路军和村民对“白毛仙姑”的遭遇非常同情,给她各种学习机会。“白毛仙姑”逐渐适应了新生活,进步很快,后来还当了妇救会主任。

李满天在担任《晋察冀日报》和《冀晋日报》编辑、记者期间,经常深入太行山一带进行采访,写了大量的新闻稿件和文学作品。1942年在平山县采访时,从当地老百姓口中听到“白毛仙姑”的故事。李满天被这个故事深深打动,当即展开广泛深入的调查,根据搜集到的素材写了一篇报告文学《白毛仙姑》发表在《晋察冀日报》上,后又写成短篇小说《白毛女人》发表。他想用这个感人的故事动员更多的人为抗战出力,就把《白毛女人》的小说稿寄给了在延安的周扬。

周扬看到李满天的《白毛女人》小说稿后,认为这个故事既有宣传作用,又有教育意义,适合改编成歌剧。周扬将创作改编的任务交给了鲁艺音乐系主任张庚。一稿由邵子南执笔。邵子南是个诗人,在晋察冀工作过。写成后,彩排五场,大家认为诗的风格较重,舞台效果不理想。二稿交由贺敬之、丁毅操刀。1945年,在时任鲁艺学院副院长周扬的主持下,由贺敬之、丁毅执笔以“白毛仙姑”故事为题材创作了歌剧《白毛女》。有了剧本,紧张的彩排开始了。张鲁用河北民歌《小白菜》为基调,谱出了《北风那个吹》等名段,女主角由王昆扮演,黄世仁由陈强扮演。

1945年4月28日晚,歌剧《白毛女》在延安中央党校礼堂首演,社会各界干部群众共一千多人观看演出,台下反应热烈、掌声如潮。当幕后唱起“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歌时,掌声经久不息。首演结束后,歌剧《白毛女》创作组对剧本做了数次修改,最后定稿。

1950年,东北电影制片厂改编拍摄了故事片《白毛女》,1951年上映。1964年,上海舞蹈学校又编创了芭蕾舞剧《白毛女》。自此,白毛女的故事传遍海内外,充分发挥着艺术作品的感染力。(作者系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原馆长)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1541人退休档案提前五年“预... (来源:沈阳日报)转自:沈阳日报  退休是人生大事,亦是审批服务的高频事项。在办理退休手续时,因档案...
8月18日北京住宅网签:新房8... 根据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数据:8月18日,北京新房住宅网签80套,网签面积约10,047.66...
孙惠芬《紫山》新书分享会在省图... (来源:沈阳日报)转自:沈阳日报  本报讯(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盖云飞)2025辽宁省图书博览会...
AI推土机“会思考”,硬核制造...   从“推土机思考决策”的科幻想象,到AI技术赋能的现实突破,73年深耕推土机领域的山推工程机械股份...
世运主题公园在成都东部新区揭牌 本报讯(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莹佩)成都世运会圆满落幕,但运动热情将持续。8月18日,成都东部新区汇...
服务光伏用户,续航绿能发展   8月15日,国网威海市文登区供电公司彩虹共产党员服务队到栗景山庄等光伏客户开展检查维护工作,利用...
常见心理误区,你中了几个? ◆心灵驿站  心理问题只是“想太多”,挺一挺就能过去;只有性格内向的人才会有心理困扰;抑郁症就是“太...
国网乳山供电:走进校园开展安全...   8月19日,国网乳山市供电公司育黎供电所组织彩虹共产党员服务队员主动为学校开展安全可靠用电专项检...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将迎“暖心升级...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19日发布的通知,聚焦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感受度若干措施,各地要立足实际,...
空档期不“空” (来源:天津日报)转自:天津日报  一个弓步刺,一记防守反击……“小剑客”们挥舞长剑,腾挪跳跃、疾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