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馨于行,技精于勤
2025年8月19日是第八个中国医师节。当天上午,省委书记王宁,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予波赴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昆明市妇幼保健院呈贡院区调研,看望慰问一线医务人员,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致以节日问候。
从颁发“云南省卫生健康奖”,到提出“人民要幸福,健康是基础”……近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发出“抓卫生健康事业,就是抓广大人民群众和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的鲜明信号;省委书记、省长多次在医师节赴医卫机构调研,推动形成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
今年的医师节调研,他们看了些啥?说了些啥?
为全国疾控工作贡献云南力量
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公共卫生技术服务管理,是疾控工作的主要职责。
新投入使用的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施条件和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现有脊髓灰质炎、流感、麻疹等经世卫组织认证认可的3个实验室,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项目17类949项,拥有国家移动防疫中心和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2支国家应急队。
“抓好医防协同,做好常态化疾病综合防治。”王宁曾在两年前召开的全省卫生健康大会上提出要求。
工作进展如何?省疾控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
成效上:2024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发病率较去年下降48.7%,未报告丙类传染病死亡,传染病疫情总体可控。
经验上:2020年,云南在全国率先实现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提出的艾滋病“三个90%”的防治目标,至2024年,全省经诊断发现并知晓自身感染状况的感染者比例、经诊断发现的感染者接受抗病毒治疗比例、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感染者病毒抑制比例分别达94.1%、95.4%、97.7%。
目标上:正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战略,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强化慢性病早期筛查、早期发现及健康管理,降低重大慢病过早死亡率。
此外,省疾控中心还结合云南特点,不断提升食源性疾病监测和溯源能力,建立包括毒蘑菇、乌头、草乌、嘉兰、雷公藤、蟾蜍等在内的7类常见动植物61种毒素的非靶向快速筛查方法。“提高了生物毒素引起的中毒事件判明率,促进了医防结合,野生菌中毒等重点食源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省疾控中心负责人透露,不久前,省疾控中心已取得“国家食源性疾病分子溯源网络——云南省数据中心”资质,将为后续工作开展提供支撑。
“充分发挥人才、技术等优势,抓实疾控重点任务,开展前瞻性研究。”王宁、王予波希望省疾控中心深入总结重点传染病防治经验,有针对性开展疾控知识科普宣传,不断增强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应对能力,为全国疾控工作贡献云南力量。
提高人民群众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水平
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全面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是关键。对此,云南提出,要增加妇幼健康优质医疗资源供给,促进安全住院分娩,有效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
在昆明市妇幼保健院,孕产保健、妇女保健、儿童保健全生命周期临床保健服务已经成型,出生缺陷防控工作处于全省前列。
“2024年,全院新生儿分娩量达1.2万例,居昆明地区第一位。”院党委书记黄颖樵介绍,市妇幼保健院建立了医学遗传与产前诊断中心、生殖医学中心、妇女生育力保护保存中心、助孕保胎中心、中西医结合生殖健康中心、母胎医学研究中心等“六大中心”,着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以昆明市为例,孕产妇死亡率从解放初期的3500/10万下降至2.56/10万,婴儿死亡率从解放初期的50%下降至1.44‰,均创历史最优。”黄颖樵说。
在与医务人员深入交流中,王宁、王予波指出,市妇幼保健院要聚焦主责主业,深化改革创新,高标准建设好特色专科,服务优生优育,提升出生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水平。
人民要幸福,健康是基础
云南要跨越,健康是保障
王宁、王予波强调,全省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在面对重大传染病威胁、抗击重大自然灾害、参与国际救援时挺身而出,在守护人民生命健康岗位上辛勤工作、默默奉献,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白衣天使”的职责使命。
希望大家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重要论述,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刻苦钻研医术,培育优良医德医风,当好群众生命健康“守门人”。
各级卫健部门、医疗卫生机构要持续优化管理服务,关心爱护医务人员,推动医疗资源优化配置和共享,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办好群众家门口的医院。
各地各部门要深入实施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党政“一把手”要当好“编外院长”,持续深化“走流程”,帮助医院解决困难问题。
要大力宣传医疗卫生工作者先进事迹,在全社会营造尊医重卫良好氛围,合力推动全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撰文:李浩 范林
来源:七彩云南客户端
编辑:孙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