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看台海
近几日,多家台媒不约而同地在网站显著位置,设置新闻专栏,报道同一个新闻事件——美国对台征收所谓“对等关税”。有的台媒命名简单直白,称其为“关税风暴”,有的则侧重对台影响,将专栏命名为“美关税惨业”。
台媒的专栏名称,揭示了台湾出口企业处境。本月7日起,美国宣布对台湾地区征收20%所谓“对等关税”,并叠加原有关税税率,加之新台币大幅升值,导致岛内传统产业出口成本骤增、订单锐减,台企愈发艰难。
关税与汇率双重夹杀
出口企业遭遇“40年最惨”
据台媒报道,在台湾诸多产业中,工具机、机械、资通讯、螺丝、脚踏车、纺织等产业受关税冲击最为显著。全台总工会直言,这是“40多年来处境最惨的一次”。
台湾一家机器工业公司总经理透露,叠加关税后,台湾地区工具机产业出口美国的关税达24.5%,而日韩竞争厂商仅为15%,近一成的关税差值大幅削弱了台湾产品的美国市场竞争力。此外,新台币对美元汇率升值14%,进一步侵蚀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台媒指出,关税与汇率正形成“双重夹杀”,让岛内业者苦不堪言。
岛内一家人力资源机构的调查显示,65%的企业认为关税与经济波动已影响公司运营,38%的企业已启动或评估组织调整。“(关税对)台湾相关产业上中下游打击非常大。”台湾某制造成品工厂老板表示,自己名下多家工厂已停业,听闻台湾中部地区近200家代工厂关闭,堪称“最惨的状况”。
台南总工业会荣誉理事长林进旺直言,如今岛内企业面对美国市场如“瞎子摸象”,心惊胆战。他批评民进党当局在关税谈判时“俗辣”(闽南话,意为无能胆小),任由美国摆布,让台湾厂商“要死要活”。
产业困境拖累就业
无薪假人数创年内新高
企业经营困境直接传导至就业市场。台湾商业总会理事长许舒博指出,台湾产业经济以中小企业为主,高度依赖外销订单,关税必然对产业供应链形成巨大压力,进而牵动就业市场,直接影响民众生活。
部分企业已实施“做四休三”,收入随工时缩减而下降;更有企业直接关停,导致员工失业、生计无着。据全台总工会统计,这些受冲击的传统产业虽仅占出口总额的20%,却提供了全台80%的就业机会,一旦崩盘,后果不堪设想。
台当局劳动事务主管部门8月1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台已有191家单位、3934人实施减班休息(又称无薪假),创2025年新高。其中,受美国关税影响的单位达73家,涉及2388人,占比超60%。
该部门此前预估,美方对等关税可能冲击约4.2万名台湾民众生计,但岛内产业界认为这一数字被严重低估,实际受影响劳工至少在30万人以上。令人遗憾的是,民进党当局至今未拿出有效救济政策,以防范可能引发的经济与社会连锁问题。
美国关税已对台湾经济民生造成冲击,传统产业陷入“不做等死,做了找死”的两难。而民进党当局仍对美国俯首帖耳,推出的纾困方案“治标不治本”,让业者直呼“看不见明天的太阳”。面对困境,岛内专家呼吁民进党当局,必须正视大陆市场对台湾经济的重要性,“美国只会让台湾破产,拥抱大陆市场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