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华财经
草木葱茏,绿意满盈。这是一个属于绿色的季节。一点水、一缕气,皆是一个企业的绿色“生产力”。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郴州卷烟厂(以下简称“郴州卷烟厂”)以“绿色动能”为笔,在生产与生态的画卷上勾勒出鲜明的低碳印记。
近年来,该厂将水资源高效利用作为践行“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通过构建蒸汽凝结水回收、空压机余热循环、污水处理回用三大系统,织就了一张覆盖生产全流程的水循环治理网络,让每一滴水在工业生产体系中完成 “从源头到循环” 的价值闭环。
攻坚重构:破解凝结水回收难题
走进该厂地下管廊,两条凝结水回收主管正安静运行。很难想象,这里曾因蒸汽和凝结水两相介质在流动中互相扰动致使管道剧烈振动,导致凝结水不得不就地排放,造成高温凝结水带着大量热能白白流失。
“蒸汽凝结水通常蓄积较高热量,直接排放不仅浪费能源,还会加剧管网腐蚀。”动力车间技术员黄生伟指着管廊顶部的自动排气阀介绍道。
为此,工厂成立专项攻坚小组,针对凝结水回收难题,创新采用“高点排气+分段稳压”技术方案,在 300 米长的回收总管上精准布设 5 个自动排气装置,彻底解决了汽液两相介质互相扰动引发的振动问题。如今,改造后的凝结水回收系统实现全天24小时平稳运行。通过锅炉房除铁器处理后,这些带着余热的凝结水汇入热水箱,使锅炉给水温度从 55℃提升至 70℃。按每小时15吨用水量计算,仅此一项每天可节约天然气 660 立方米,相当于减少 1.3吨二氧化碳排放。
余热联动:构建能源循环矩阵
来到“能源心脏”——动力车间中心机房,空压机正在轰鸣声中高速运转为卷烟生产源源不断供应正压气体。当其常态工作时,平均每天产生高达420kW废热。如何利用该股热量,实现“变废为宝、物尽其用”是全车间员工的心头大事。
随着全新的水源热泵系统顺利安装落地,此项难题迎刃而解。过去只能散逸的废热变成了可供全厂使用的供暖能量。空压技术员陈存根指着仪表盘上的数字解释,内循环系统的冷却水吸收空压机的热量后,水温升至 30℃,原先只能靠冷却塔将热量外散来实现降温。如今可以经水源热泵机组提温至 50℃以上,再输送至全厂各站房的空调系统进行供暖。这套水源热泵系统配合西门子 PLC 控制系统实现智能调节,在极端天气下还能启动蒸汽-热水板式换热器的并网运行,确保全年稳定供热。
在中控室的 WINCC 系统界面上,实时跳动的温度、流量数据,勾勒出能源循环的动态图景,更是对能源高效利用、绿色低碳发展的生动诠释。
图为郴州卷烟厂污水处理站(聂作鹏 摄)梯级利用:污水变身 “生态水”
穿过“绿色肺叶”----厂区绿化带,污水处理站的中水回用池里碧波荡漾。在这里,生产生活污水经过生化处理,达到回用标准后通过专用管网流向草坪、花圃和景观水池。
工厂污水处理站通过建立“预处理 + 深度过滤”的双级处理系统,实现COD指标稳定低于50mg/L。处理后的中水水质清澈,不仅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标准,还通过安装智能计量仪表实现精准灌溉。如今厂区所有绿化带全部采用中水浇灌,每天节约自来水300 吨以上,相当于 300户家庭的日用水量。
在制丝车间除了污水,经过软化处理的循环水则走上另一条 “旅程”—— 从空调高压微雾加湿用水到设备冷却水,再到地面清洁用水,形成三级梯级利用模式。根据车间的用水台账:采用高压微雾加湿相比较传统的蒸汽加湿,既能使生产平面湿度快速达标,还能在夏季有效降低环境温度减轻制冷机负荷;而采用三级梯级利用模式,则大大降低了单箱卷烟的平均耗水量。
图为郴州卷烟厂污水处理站加药及污泥处理间(聂作鹏 摄)绿色基因:融入生产每一环
水治理成果的背后,是一套严密的智能管理体系在支撑。在动能集控中心的大屏幕上,水、电、气、汽等能源数据实时更新,形成覆盖全厂的“数字神经网”。这套采用三层网络架构的动能集控系统,能对全厂各个监测点进行精准管控,确保每个环节的水资源都在可控范围内。
据动力车间负责人陈望忠介绍,该厂坚持将绿色指标纳入绩效考核,从过去“被动减排”向“主动创效”跃升,从“单打独斗”到“全员共治”。实施全员 “节能降耗竞赛”,鼓励员工通过技术优化、减少浪费等多种形式实现设备高效运行和能源有效利用,并且设立竞赛排名和奖励制度,形成良好的节能低碳氛围。这些细微处的改进,共同汇聚成工厂的绿色竞争力。
从地下管廊的凝结水流淌,到热泵机组的平稳运转,再到绿化带上的中水滋润,郴州卷烟厂用技术创新和坚实行动让工业用水焕发新生。当夕阳掠过园区水池的芦苇荡,水面倒映着现代化厂房的剪影,这幅工业与生态和谐共生的画卷,正是郴州卷烟厂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写照。(彭宇)
编辑:穆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