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人民政协报
近日,《中美斯德哥尔摩经贸会谈联合声明》(以下简称《联合声明》)正式公布,从全球经贸大背景看,此次《联合声明》不仅为全球市场注入一剂强心针,更清晰地勾勒出当前中美经贸博弈的新图景。这份文件是继日内瓦、伦敦会谈后,在既有机制框架下持续对话的理性产物。双方以务实姿态,推动中美经贸关系重回理性谈判的正轨,标志着对等谈判机制的韧性在当前全球经贸不稳定中得以维系。
从《联合声明》文本看,中国在本轮经贸博弈中展现出了坚定的战略定力与务实的谈判智慧。
面对美方自2018年以来的关税壁垒压力,从日内瓦到斯德哥尔摩,中国始终坚持“以斗争求团结”。本次声明中,中方暂停24%关税反制的同时,审慎保留10%的关税作为对等谈判筹码,并承诺暂停非关税反制措施。这一系列行动精准有力,既缓解了内外企业的压力,又捍卫了核心利益。同时,也清晰地表明,中国具备在压力下保持政策稳定性的强大韧性与战略回旋空间,并不存在所谓“中方向美方做出重大让步”。
反观美国,其对外政策工具箱的捉襟见肘在此轮博弈中愈发明显。
自本届美国政府上台后,美国在关税问题上迟迟拿不出稳定的政策工具。从最初的极限施压到如今反复暂停加征关税,华盛顿的单边霸凌策略日益显现其内在矛盾与不可持续性。从华盛顿的一系列政策举措看,其困境在于三重悖论:既要维持美元霸权又滥用金融制裁工具,既依赖全球供应链又推行制造业回流,既标榜自由贸易又挥舞关税大棒。此次再次延长90天关税暂停期,表面是策略延续,深层则折射出美方难以承受全面贸易对抗后果的现实困境。美国试图以关税大棒肆意收割他国利益的零和思维既违背经济规律,更在道义上日益孤立。世界经济的复杂链条也容不得如此粗暴的切割。其工具箱的日渐枯竭,恰是单边主义穷途末路的真实写照。
《联合声明》,不仅是一份关税备忘录,更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两种经贸哲学的分野。一方以规则为基础、以对等为原则,在压力下依然坚持开放与协商;另一方却沉迷于霸权旧梦,挥舞着日益钝化的单边工具。
中国在本轮关税博弈中的表现,为世界提供了另一种可能:以韧性对抗霸凌,以理性驾驭变局。这不仅维护了自身发展权益,更在重构中的全球经贸规则中刻下“对等”与“共赢”的清晰印记。虽然本轮《联合声明》并非中美贸易摩擦偃旗息鼓的终点,未来之路仍多荆棘,但事实证明,以坚定、务实、理性的态度维护自身的核心利益,以对等、公平的方式解决贸易摩擦,方能在风浪中行稳致远。历史终将铭记,在单边主义喧嚣中坚守定力者,方为塑造新秩序的真正力量。
(本报记者 张家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