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湖州日报)
转自:湖州日报
讲述人:市中心医院心内科首席专家程震锋
从医30多年,我似乎已不记得救治了多少位患者,但每一次抢救成功时的安心却一直都记着。这些年来,我组建的胸痛团队每天24小时待命,节假日甚至是跨年夜,都时刻准备着为急性心梗患者打通生命的绿色通道。我们与死神抢速度,每年要完成近400例急性心梗手术。
在大家的努力下,团队已完成多项全省乃至全国首例技术攻关:冠脉功能学与影像学的多模态融合、右侧内乳动脉远端封堵治疗严重右冠状动脉狭窄、经皮室间隔微粒球栓塞治疗肥厚梗阻性心肌病等。我带领的冠脉团队在心血管精准诊疗上获得了一次又一次新突破。
当然,在我们心内科领域,精进医术是根本,科研创新也不可或缺,尤其是在科技快速发展的当下,科研成果只有落实到守护生命的质量,才具有真正的意义。我一直保持着长期阅读最新国际文献的习惯,并将这些心血管前沿信息在个人的微信公众号“震锋晨读”上进行分享和探讨。8年来,我一共撰写并分享了2100多篇文章,“震锋晨读”已然成为国内不少心血管医生关注的微信公众号。
更幸运的是,家乡湖州非常支持科研创新。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提升市民健康获得感,湖州发布了卫生健康人才学科“双十条”,鼓励攻关临床重大疑难技术,加大科技成果支持力度,并依托市校合作和国内外交流平台,凝聚最广泛力量,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我们科室即将启用的心冲击图临床研究室,不仅能做到非直接接触就可记录患者生命体征,还整合了智慧护理,能大幅减轻护士工作量,提升患者安全。
我还和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合作研发快速止血新材料的应用场景和装置,在动物实验中实现了令人振奋的30秒止血目标;具备心脏起搏功能的冠脉导丝,能在突发心脏骤停的情况下,让心跳恢复。
我更致力于全市心血管疾病救治体系的建设,创立了湖州市首个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24小时绿色通道;参与全市胸痛救治网络流程标准制定;助力本地市各区县的胸痛中心及胸痛救治单元建设。
还记得刚从浙江大学医学院毕业那会儿,很多人都羡慕我,既有留校的资格,又有杭州大医院抛来的橄榄枝,可我偏偏选择回到家乡医院工作。现在回想,那是因为有一份家乡情结。无论在哪,作为医者,都要有在第一时间为生命“抢跑”的初心。
(记者 张璐 整理)
上一篇:破解“明知”难题 揪出漏网之鱼
下一篇:消失的刑责“归位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