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湖晚报)
转自:南湖晚报
图片由嘉兴市水利局提供
N晚报记者 唐潇伦 通讯员 邓圆谧
本报讯 南湖区的湘家荡,碧波荡漾、风景如画,入选首批省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化身“绿水经济带”;桐乡市的乌镇,临水院落从“没人愿住”变为“一房难求”,一泓秀水写就“两山”新篇章……
放眼嘉禾大地,全市水利部门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全力守护“绿水青山”,用“绿水青山”创造“金山银山”、“金山银山”反哺“绿水青山”的道路上不断开拓创新,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成效斐然的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前天傍晚,记者来到位于海宁市袁花镇的神仙湖,蜿蜒的幻彩光影沿着环湖健身步道铺展开来,从空中俯瞰,如星河洒落。神仙湖网红咖啡馆“神咖”旁的大草坪上,“追光”的拍客们已架起设备,准备捕捉日落与灯影交替的魔幻时刻。
“每晚6点到9点,全新升级的灯光系统会准时点亮,为纳凉散步、欣赏日落晚霞的市民提供沉浸式的视觉盛宴。”袁花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神仙湖新建了约7公里的环湖步道,新增绿化约6万平方米,并改造提升基础设施,有了如今绿水荡漾、绿草如茵的景象,为“绿水经济带”统一规划和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提供了基础条件。暮色中,神仙湖倒映着柔美的晚霞,幻彩的灯带点缀其中,曾经废弃矿坑的“伤痕”已在生态修复中新生。
“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的基础。守护好“绿水青山”是推动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近年来,嘉兴融合生态发展理念,以高标准精心谋划、高质量全力推进,一以贯之深化河湖长制,深入推进全域幸福河湖建设,持续放大秀水泱泱的生态优势,同时将其与生态休闲、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全面推动绿色生态价值转化,让一条条美丽河湖不仅成为生态之景,更化作流淌在群众心中的“幸福之泉”。
在平湖市林埭镇徐家埭村,一泓碧水穿村而过。河道里不仅修筑了石驳岸,还种植了水下森林,站在桥上,整个村落美景一览无余,村民们纷纷感叹“人在景中住”成了实际的生活场景。
“20年前,全村1400多户人家大多养猪,河边的农户不敢开窗,走出家门,闻到的是臭味,心里堵得慌。”指着俞家浜河道,徐家埭村党委书记刘建群直摇头。
刻不容缓!随着“五水共治”的全面铺开,徐家埭村大力推动水域、水体、水居环境改造,并利用水网遍布、水系丰富的生态优势,深入探索产业转型,激活“美丽水经济”,带动了游客大幅增长。
青山有“价”,绿水含“金”。幸福河湖托举一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故事在嘉禾大地频频上演。嘉善县祥符荡凭清水绿岸引来科创企业;平湖市马厩村以赛艇项目激活水乡资源;秀洲区古塘村深耕“生态资产”,吸引长三角游客纷至沓来……
“嘉兴自古就是江南水乡,在‘两山’理念指引下,一方碧水‘流金淌银’。”嘉兴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嘉兴将不断推进全域幸福河湖建设,深耕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之路,让“绿水青山”底色更靓、“金山银山”成色更足,让河湖之畔真正成为无数人心中“诗与远方”的落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