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妇女报)
转自:中国妇女报
说起健康,人们常用“没生病”“心态好”“睡得香”等模糊的标准来衡量。但真正的健康,应当是身体对抗疾病、保持活力的能力,即医学上的“积极健康”。一项新研究为积极健康提供了多维度评估体系,涵盖骨骼、神经、呼吸、肌肉、内分泌和生殖系统。
乔治全球健康研究院印度分所的研究团队对近50种生物标志物进行分析后,筛选出6个关键指标:骨密度、内啡肽、FEV1/FVC比率(评价肺功能)、握力、精液质量、脑电波P3幅度。这些指标如同“健康风向标”,既能衡量当下积极健康状态,又能预测未来的疾病风险和衰老速度。
骨密度,人体的“承重指数”。骨密度反映了骨骼强度,是评估骨骼健康状态的重要依据,一般在25~35岁时达到峰值,之后逐渐下降。骨密度偏低时,会导致骨骼脆性增加,轻则引发全身酸痛、乏力,重者可能出现骨质疏松、骨折。绝经后女性、50岁以上男性、有骨质疏松危险因素者,应定期检测骨密度。
内啡肽,情绪与疼痛的“调节器”。内啡肽是脑部分泌的神经肽,不仅能缓解躯体疼痛,还能舒缓焦虑抑郁、提升愉悦感。随着年龄增长,内啡肽的合成、分泌及受体敏感性会慢慢下降。情绪低落、易疲劳、莫名烦躁,低强度压力就会引起心跳加速和失眠,都提示内啡肽“产量”可能出现问题,严重者需及时就医。
FEV1/FVC比率,全身的“氧气引擎”。这个比值俗称“一秒率”,是评价肺功能的核心指标。人的该指标通常在20~30岁达到峰值,之后逐年下降。该指标过低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重要诊断依据,患者常面临反复呼吸道感染、活动耐力下降等。如果活动后就气喘、频繁咳嗽、痰液增多,很可能是肺功能出现异常。
简便方法自测肺功能。点燃蜡烛后,在距离30厘米处用力吹气,若无法吹灭,可能提示肺通气功能下降。
握力,全身肌力的“发言人”。握力看似仅与手部肌肉相关,实则是全身肌肉力量的缩影,还与代谢水平、心血管功能密切相关。握力强的人通常肌肉量充足,胰岛素敏感性更高,糖尿病风险更低。生活中,若拧不开瓶盖、提重物困难、毛巾拧不干,都提示握力下降严重,。
精液质量,生育力与衰老的“信号灯”。精液质量不仅关系生育,还与内分泌平衡、氧化应激水平相关。目前尚无精液质量自测方法,但若备孕半年以上未成功,或性欲减退、清晨勃起减少、体力下降,建议就医进行精液常规检查。
脑电波P3幅度,大脑的“警觉雷达”。P3幅度是脑电波中的正向波峰,在大脑处理记忆、决策等任务时产生,直接反映了神经活动效率。普通人40岁后P3幅度开始下降,60岁后加速下降,提示信息处理速度变慢。P3幅度显著降低是阿尔茨海默病、轻度认知障碍的信号。 (吴梦瑶)
上一篇:供应商纳入红黑名单管理